Loading AI tools
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的交响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雄的生涯》(德語:Ein Heldenleben),作品40,又譯為《英雄的一生》,是德國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作於1898年的交響詩,並被譽為預告施特劳斯交響詩創作巔峰期之作。該曲是題獻給時年27歲的威廉·门格尔贝格和其麾下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並於1899年3月3日,由作曲家親自指揮法蘭克福博物館管弦樂團(Frankfurter Museumsorchester)該曲的首演。[1]
該曲是為大型管弦樂隊所作。
《英雄的生涯》全曲需時約50分鐘。除了第一段結尾,「劇情」需要的戲劇停頓外,其餘段落之間皆無停頓。各段落標題如下(在首演後修定的版本,並無分段標題,基於作曲家提出不要分段標題的要求):
理查德·史特勞斯在《英雄的一生》相當自由地應用了華格納主導動機(leitmotif)的技巧,而結構上則是擴大版的奏嗚-迴旋曲的交響樂曲式。
很多樂評人將《英雄的一生》視為理查德·史特勞斯無恥的自我宣傳。他們指史特勞斯相當自戀,在《英雄的一生》將自己描寫成英雄,把妻子當成英雄的忠實伴侶,並以粗糙破碎的音樂描寫樂評人。史特勞斯後來也說過,覺得自己如尼祿和拿破崙一般,是一個有趣的研究對象。
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英雄的一生》是施氏的自傳性作品,他也承認自己是開玩笑地創作這部「自傳」。正如史特勞斯對友人羅曼·羅蘭解釋道:「我不是英雄。我沒有足夠的力量;我並不是生來戰鬥;我會選擇退場,保持沉默,享受和平。」因此很多樂評人關注於該曲的表面價值,如此同時,其他樂評人依然認為該曲是自大的自傳。
美國音樂家彼德·施格勒(Peter Schickele)在推出其《巴哈印象》(Bach Portrait)時指出自己之所以為巴哈這樣做,就如「科普蘭為林肯所做,柴可夫斯基為小俄羅斯人所做,理查德·史特勞斯為自己所做的。」
很多指揮和樂團曾錄製此曲,當中著名錄音包括:
巴托克·贝拉曾在1902年改編該曲成為鋼琴獨奏曲,並於1903年1月23日在維也納藝術家協會大樓(Wiener Tonkünstlerverein)表演,獲觀眾好評。[2][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