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真田丸(日语:真田丸/さなだまる Sanada-maru)是庆长19年(1614年)丰臣氏的真田信繁在大坂之役中于大坂城的平野口以南构筑的城(防禦工事),现已不復存在。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6年1月8日) |
丰臣秀吉建立的大坂城位于上町台地北端,周围由淀川、大和川等河流守护,虽然易守难攻,但其南边为平坦台地,只设有枯水护城河作防御,成为大坂城的一个突出的弱点。
1614年(庆长十九年),丰臣氏与德川氏的战事一触即发,大坂城附近聚集了从各诸侯国而来的浪人。1614年(庆长十九年)10月,在大坂城丰臣家的召唤下,真田信繁逃出流放地高野山进入大坂城。真田信繁和猛将后藤基次(后藤又兵卫)等浪人武将皆主张积极狙击德川大军于宇治·濑田河口(淀川)之地,但遭到城内丰臣家臣的否决,遂着手于大坂城外的平野口构筑东西向约180米的半圆形防御工事「真田丸」。
真田信繁曾在1600年(庆长5年)协助其父真田昌幸于信浓国上田城(今长野县上田市)指挥第二次上田合战,利用游击战术以寡敌众拖延德川军的步伐,使其来不及参加关原之战。根据这次经验,真田信繁推设大坂城自南受袭,在平野口构筑独立的子城郭,自己于城郭内作守备以期制止德川氏的入侵。
1615年1月3日(慶長19年12月4日)早晨,真田信繁挑衅德川氏的前田利常、井伊直孝、松平忠直等部队,德川军开始进攻真田丸,真田丸之战发生。后真田信繁以火繩槍攻势大败德川方数万大军,德川军遭到重创,全军撤退。
但大坂冬之阵時,德川家康集中了大量的火炮(蛇砲[1]、大筒「芝辻砲」等[2][3])猛烈轰击大坂城,以致屋瓦破碎、人員死傷,形成武力威攝,並透過政治手腕停战,而大坂城则因为和解条件而被填埋护城河,更被迫拆除外墙,在冬之阵中发挥重要功能的真田丸也于此时被拆除。在真田丸遗迹所在建有三光神社。
真田丸东西约长180米(590英尺),呈半圆形,出口位于其后方及两翼。三面筑有护城河与城墙,外侧更设有三重栅栏。《大坂夏之陣圖屏風》等绘画中也画出真田丸城门前的方形挡墙(日语:方型の角馬出し)。
近年也有研究认为真田丸所在的上町台地东侧地形颠簸起伏,真田丸很可能是独立于大坂城的。构筑真田丸的目的可能在于建筑一座孤垒以故意引诱德川军[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