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申請售賣土地表,俗稱「勾地表」,曾經是香港特區政府拍賣政府土地的一個途徑,此制度在亞洲金融危機後(1999年)推出,[1]在當時,它與另一傳統的拍賣官地機制──「常規賣地」同時施行。簡單的說「勾地」就是土地在正式掛牌出讓前,由對該土地感興趣的單位向政府表明購買意向,並承諾願意支付的土地價格。
香港在長期實行「勾地」制度後,由於成功售出的土地不多,引致私人住宅建成量大減,房屋供不應求造成住宅樓價和租金屢創新高,引發強烈民怨。[2]到2013年2月,政府宣佈取消勾地制度。[3]
「常規賣地」是政府定時(主動)拍賣官地機制。在拍賣會上有人舉牌競投,投價最後的銀碼比官方內定的底價高便成交,否則該土地便由政府收回。
受2003年嚴重呼吸道綜合症大爆發(SARS)影響[來源請求],傳統的「定時拍賣官地」令香港土地供過於求,出現「流拍」現象,所以停辦。在2004年,政府全面採用「勾地」機制賣地。
在2008年一年內,全香港只有一幅位於西貢、面積約200平方米的土地[4]成功通過「勾地」制度售出。2009年有大型地產發展商批評「勾地」制度難以吸引發展商「勾出」土地,無地建屋已造成樓市供求失衡。[5]
2013年2月28日,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宣佈於下年度起(即2013-2014年度)取消勾地制度,以便小型地產商競投政府土地,有利房地產市場發展。[6]由1999年有勾地制度以來,共有58幅土地被勾出,當中包括49幅住宅用地。[7]
在「勾地」制度下,香港地政總署定期列出公開的土地儲備表《供申請售賣土地一覽表》,即是俗稱「勾地表」。有意買官地的公眾人士,包括地產發展商,可向地政總署提出申請「勾地」,並報出底價。政府收到申請,若果有關提價合乎政府估計的市場價格之十成(註:在勾地表取消前夕,官訂市價的八成也可以),就會將該地塊按規定“勾出”,並在規定期限內組織其招標或拍賣,公眾拍賣會上價高者得,提出勾地者必須參與該次競價,但其報價不得低於它申請時的底價。若果拍賣時「不到價」,即是不達到官訂拍賣當時秘密底價,地政總署有權收回,並留作下次再拍賣,直至等于或高于政府預期的價格為止。如果拍賣時無人提出等同或高於勾地者申請時的提價,政府有權沒收原先勾地者的按金。該按金是保証是次拍賣價不會低於勾地者原先的提價。
在賣地過程中,政府不會提供任何優惠予勾地申請者,如申請者最終不能買得土地,發還按金時也不會給予利息。
有人認為「勾地」制度使到香港土地供應數量符合市場的實際需求,降低了對市場的干擾,也確保了土地以合理價格賣出。不過也有人認為現行的勾地制度有一些問題,政府在實施時往往只許地價升,不許跌,扭曲了市場的正常價格起落;而且政府不公開勾地表內各幅土地的底價,人為製造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增加土地被勾出的難度,導致拍賣稀少,變相進一步收緊土地供應。[8]
香港實施「勾地」制度期間,土地供應在長時期變成由大型地產商主導,長期的房屋供應短缺以及樓價和租金大升造成各種社會問題,逐漸撕裂香港社會。[9]面對樓價嚴重脫離一般人的負擔能力,越來越多香港年輕人對置業感到絕望。[10][11]
年份 | 用途 | 面積(公頃) | 數量 |
---|---|---|---|
2008 - 2009 |
酒店 | 8.3412 | 10 |
住宅 | 47.9956 | 40 | |
商業/商貿 | 5.9988 | 10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