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炻器(shí,英语:Stoneware)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器[1],原料主要是石器土或非耐火的火泥[2],吸水率通常小于6%[3],有的施釉,有的不施釉[4]。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7年5月21日) |
炻器这个名称来源于欧洲,本意是石器。日本人翻译时为了表明它不是用石头加工成的,而是经过烧制的,所以加上‘火’字旁,写作炻器。中国传统上没有炻器这一分类,例如定窑烧制的炻器被称为瓷器[5]。根据欧洲工业标准Combined Nomenclature:
炻器按其坯体的细密性,均匀性以及粗糙程度可将炻器分为粗炻器与细炻器两大类。粗炻器常见于工业用的耐酸化工陶瓷[7],建筑陶瓷和缸器,细炻器常见于日用炻器和陈设品。[8]
炻器在公元前2600至前1900年印度河流域文明时期被大量烧制[9][10][11]中国在晚商时期出现炻器[12],在汉代大量生产[13][14]。宜兴紫砂陶即是一种不施釉的有色细炻器。
欧洲炻器有:
炻器土坯常含有铁或碳等杂质,可塑性差异很大[23]。耐火火泥中高岭石含量高,并有少量的云母和石英。非耐火的火泥主要是云母和长石。[24]
炻器坯料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大致为:SiO2 55~65%;Al2O3 25~35℃;熔剂氧化物总量5~8%。[25]
瓷器烧制温度从1100 °C至1300 °C不等[26]。
炻器的吸水率可以低于1%。[27]
炻器在近代也被辨識出另一個亞類型稱為"無燧炻器"(Flintless Stoneware),依照1950年英国特殊陶瓷器準則定義為:"主體以不含燧石、石英或矽之天然黏土所製造的器具"[28]
傳統東亞的陶瓷器分類通常只分作"低溫燒製"(low-fired)的陶器和"高溫燒製"(high-fired)的瓷器,沒有介於陶與瓷之間的歐洲式炻器之分,且東亞的炻器在當地大多被歸類為瓷器,不過通常不上釉也非白色的。[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