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澎湖島要塞是大日本帝國陸軍於臺灣日治時期於澎湖群島所設立的軍事指揮中心之一,太平洋戰爭結束時,該要塞的防禦工事被拆除,改由獨立混成第75旅團接管。
澎湖列島與基隆市、高雄市同為台灣防衛要地,明治28年(1895年),日軍攻佔澎湖後,於明治29年(1896年)7月13日成立「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後經重新規劃防禦設計後,根據《澎湖島要塞防禦要領書》所規劃,進行由築城部澎湖島支部工程的12座堡壘砲臺設施。首期興建工程為1900年4月的大山堡壘。
明治35年(1902年)5月1日,澎湖島要塞司令部於馬公成立,首任司令官為中田時懋少將。並在1903年6月30日進行要塞司令部的新築營舍工程[1]。最終該要塞的第一期工事建設則於1909年3月完成。 澎湖島要塞砲兵大隊則於1912年改為「馬公重砲兵大隊」,並隸屬於澎湖島要塞司令部。
為了準備南方作戰的實施,1921年8月,澎湖島要塞開始進行增援工作,但卻因1922年2月因华盛顿会议制定的《太平洋防衛限制條約》而取消,造成當時仍在施工中的外垵社砲臺、猪母水社砲臺被迫停工。一直至1934年12月,日本退出防衛限制條約後,才開始進行外按社砲台的加固工程。
1941年9月10日,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前夕實施要塞部隊動員與臨時編成,將馬公重砲兵大隊改稱澎湖島要塞重砲兵連隊(通稱號:臺灣4512部隊),後在1945年1月25日復職重砲兵連隊,並將具有好戰性格的重砲兵第12連隊(通稱號:興第12857部隊)編入獨立混成第75旅團。[2][3],直到戰爭結束,澎湖島要塞的設施則由遭到國民政府接收,以作為陸軍澎湖防守司令部(後改名陸軍澎湖防衛司令部)的駐地使用。
澎湖島要塞部分設施現仍存,且多數具有文化資產身份,除要塞設施外,澎湖島要塞廳舍現以「澎防部建築群」之名登錄澎湖縣歷史建築,清領時期興築的澎湖廳城西城牆(小西門(順承門)至大西門間)旁設立的官兵宿舍群則作為篤行十村身份登錄歷史建築。
此外,下列部分附屬設施也具有文化資產身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