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模擬恐怖(英語:analog horror)是恐怖電影的一個子類型,也是尋獲影片或偽紀錄片電影技術的分支[1][2][3],經常被認為起源於2000年代末和2010年代初的網絡,具有流行的網絡劇包括《無處可走》、《Local 58》、和《大理石黃蜂》。[3][2][4][5]
模擬恐怖作品的主要特徵是採用20世紀懷舊的類比訊號電視風格。這種風格通常以VHS和EAS內容的剪輯影片為基礎,其作品內容範圍非常廣泛,包括電視節目、廣告、緊急警報、虛構文件、生活紀錄、錄影帶、教育解說影片等性質。[6]
模擬恐怖通常以其低保真圖像、神秘信息和模仿20世紀晚期電視和模擬錄音的視覺風格而著稱[2][7][8]。這種審美風格的選擇是有意為之的,因為模擬恐怖作品通常背景設定在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之間[2][7]。這個流派之所以得名「模擬恐怖」,是因為它將模拟电路元素與恐怖題材相結合,例如類比電視和VHS錄製,後者則採用模擬錄製視頻的方法[2][7]。
模擬恐怖的創作也常常受到傳統恐怖電影的影響,例如1999年電影《厄夜叢林》和1998年日本電影《午夜凶鈴》[2][9]。同時,大卫·林奇的作品《內陸帝國》也對模擬恐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對於《無處可走》和《Petscop》[10]這兩個標誌性作品[11]。
模擬恐怖可以被看作是Creepypasta的一種形式或後繼者。許多早期的恐怖短篇故事已經預示了模擬恐怖的主題和敘事方式如《溺死班》、《NES哥吉拉Creepypasta》都涉及到媒體被篡改或偽造的錄像,而2009年的Creepypasta作品《蜡烛湾》則聚焦於神秘的電視廣播。
模擬恐怖流派通常被認為起源於200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的網路影片,主要是YouTube上的內容[2]。具體來說可追溯到2009年1月史蒂文·張伯倫(Steven Chamberlain)發布的《無處可走》,以及2015年10月克里斯·斯特劳布發布的《Local 58》。後者的系列口號「ANALOG HORROR AT 476 MHz」為這個流派定出正式名稱。隨著《Local 58》的成功迅速催生了更多類似作品,包括《曼德拉紀錄》和《瓦爾滕紀錄》等[2]。另外一個YouTube頻道Kraina Grzybów TV也早在2013年12月開始發布以20世紀90年代電視節目風格為基礎的影像,其中包含令人不安和超現實的圖像。
2020年,Netflix宣布將模擬恐怖播客《Archive 81》改編成同名系列[8][12]。儘管該系列受到了積極評價,但在第一季播出後不久卻被取消了[13][14]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