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方济各会(拉丁語:Ordines Franciscani),又稱方濟會,是天主教托钵修会派别之一。这些修会由亞西西的方濟各于1209年创立,分为三大组:
Ordo Fratrum Minorum(拉丁語)[1] | |
原稱 | 遵规小兄弟会 |
---|---|
簡稱 | OFM |
前身机构 | 遵规小兄弟会 |
成立時間 | 1209年2月24日 |
創始人 | 亞西西的方濟各 |
創始地 | 義大利阿西西 |
類型 | 献身生活的托钵修会机构(男子)[1] |
法律地位 | 宗教机构 |
總部 | General Curia Via di S. Maria Mediatrice, 2500165 Roma, Italia[1] |
會員 (2020) | 12,726 (8,771名牧师)[1] |
会长 | 马西莫·富萨雷利 |
座右铭 | 平安美善 (拉丁語:Pax et bonum) |
上級組織 | 天主教會 |
分支機構 | 世俗方济各会 (1221年) 圣方济各第三会 (1447年) |
脫離 | 住院小兄弟会 (1209年) 方濟嘉布遣會 (1520年) |
網站 | ofm |
創始人為亞西西的方濟各,原名乔瓦尼·贝纳多内(Giovanni Benadone),他年輕時常飲酒作樂,父親甚為擔憂,方濟曾在反對王公貴族的戰役中被擄達一年之久,之後又染重病,一步一步地讓他悔改歸正,於1208年之後開始在亚西西周圍遊行,幫助困苦無依之人並重修教堂。過著模仿基督耶穌、極度貧窮的生活,他相信以此種方式才能脫離世俗、不受影響、專心跟從基督。[2]此派修道士的特點是:將所有財物都捐給窮人、靠布施行乞過生活、直屬羅馬教宗的管轄、潛心研究學問、四處講道,甚至最後成為教宗用來壓制異端的工具,這些行乞修會成員對當時西歐的生活產生非常驚人的影響[3]。
方济会效忠羅馬教廷,重视学术研究和文化教育事业,反对异端,为傳揚福音而到处游方。於1209年由意大利亚西西的聖方濟得教宗依诺森三世的批准成立。1223年教宗何諾三世批准其重新撰寫第二会规。
初创时,会内不置产业,靠雙手工作为生,有需要時則行乞,故為托鉢派。及後,方濟會日益興旺,獲准擁有產業,難再過貧苦生活,内部因而分裂为守规派、住院派和嘉布遣派三支派。其中,守规派改革當時日趨安逸的修會,主張堅守方濟最初創會的教導過貧窮生活、他們因拒絕接受教宗要他們改變規例而遭到迫害,並在16世纪时通过传教向外发展;接受改變規例的方濟會士稱之為住院派。[4]方济的同乡佳蘭(加辣,嘉勒)在方济创建的女修会担任第一任会长,倡导隐修,称方济第二会(又称佳蘭会)。方濟亦為在俗人士设立了第三会,入会者不必出家,只须在修会指导下过福音生活。
1289年,方濟會會士孟高維諾總主教,受罗马教廷派遣前往時值元朝統治的中国。经海路,1291年抵达泉州,1294年抵达大都(今北京),是為最早期的来华天主教傳教士(當時尚未有基督新教)。
天主教在元末中国中断之后,于明末再度进入中国。方济会再次进入中国是从1633年抵达福建福安的利安当(Antonio de Santa Maria Caballero,OFM,1602-1669)神父开始。
全球小兄弟會的總中心設於羅馬,由以總會長為首的服務團隊(參議員)作中央協調。一萬五千多名的小兄弟分佈於113個國家,隸屬於不同會省。台灣及香港小兄弟合為中華之后會省;香港兄弟屬於孟高維諾會區,屬於中華之后會省[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