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拉脫維亞語:Latvijas Nacionālā bibliotēka)成立於1919年8月29日,是拉脫維亞的國家級文化機構。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簡稱NLL,參加有眾多國際性的圖書館組織。其主建築以 '光之城堡' 為人所知。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在里加共擁有八處館區。2008年5月15日,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的新館竣工。 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的首位管理人為 Jānis Misiņš, 為圖書館員以及拉脫維亞自然科學圖書館的創辦人(1862–1945)。現在所見的建築是由在美國打響名號的拉脫維亞建築師Gunnar Birkerts(1925–2017)於1989年所設計,並於二十一世紀初期開始興建,最終於2014年開幕。
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成立於1919年八月二十九,其初始名稱為國立圖書館(Valsts Bibliotēka)。[1]其第一位圖書館員為 Jānis Misiņš(1862–1944),他以自己豐富的藏書為圖書館的館藏奠基。[2]一年後的1920年,館內藏書已達250,000冊。[3]同年開始, 所有出版上必須同時將出版品繳交一份至圖書館收藏。
1939至1940年間,國家圖書館接管了許多波羅的海德意志人的藏書,其中許多人移居到納粹德國。這些很大部份是波羅的海歷史與考古學會(成立於1834年)的藏品,該學會是波羅的海日耳曼人的重要學術機構[1]。1940年為止,該圖書館館藏已達到一百七十萬冊,[3]藏書豐富而需要一處存放於里加老城區(Jēkaba iela 6/8 and Anglikāņu iela 5)。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入侵拉脫維亞(1941–1944)。 在這段時間,德國將圖書館名稱由國立圖書館改為地區圖書館(Zemes bibliotēka、Landesbibliothek),藉此削弱拉脫維亞作為主權國家的事實。
在蘇聯統治期間,該機構更名為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家圖書館(Latvijas PSR Valsts bibliotēka)。[1] 根據蘇聯傳統,該圖書館於1966年獲得榮譽名稱,以紀念蘇聯拉脫維亞作家,已故總理維利斯·拉齊斯。1946年起,蘇聯下架館藏中「具反動危險」的作品,直至1988年蘇聯放棄控制前,受管制的館藏只有獲特別准許才能借閱。[4]
自1991年拉脫維亞重新獨立開始,該機構便更名為拉脫維亞國家圖書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