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培僑中學 (英語:Pui Kiu Middle School,簡寫PKMS,簡稱培僑),是香港的一所直資中學,位於香港北角寶馬山天后廟道190號,於1946年由東南亞華僑出資創辦。
培僑中學的創校宗旨為培養華僑子弟。1949年,中國國民黨於國共內戰失利而退守台灣,大陸政權易主,培僑中學因承認中共政權,長期受香港親國民黨勢力敵視,亦因學校一直貫守的左傾立場,被港英政府針對,培僑中學因而被視為香港「左派學校」之一。[2][3]1958年,培僑校長杜伯奎因從事中共間諜活動,被港英當局遞解出境。以香港回歸為契機,培僑中學為了修復國共鬥爭的歷史傷痕作出多番嘗試。現時學校校舍四樓立有一尊由孫中山庶孫女—孫穗芳送贈的孫中山先生像。
此外,在香港回歸後,為了洗掉左派學校的刻板印象,培僑中學一改以往的作風。該校於2005年在沙田以「培僑」之名另外開辦培僑書院,以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提供國際文憑(IB)或英國高級程度會考課程,走如同國際學校的辦學路線。在2020年7月更與深圳市龍華區及信義集團簽約,籌建香港培僑書院深圳龍華信義學校,為一所國際學校。
在2022年初,該校辦學團體—培僑教育機構,聯同另外五個左派辦學團體(香島教育機構、漢華教育機構、香港福建商會教育基金、香港勞校教育機構、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組成「香港華夏教育機構」,致力於加強辦學團體、學校之間的聯繫,共同關注和促進香港教育的發展。
培僑中學創校初年至1983年的校址位於跑馬地樂活道的朗園別墅(現比華利山)[4]。因朗園校舍地段於1970年代末易手[4],校方於是另覓校址,並於1980年代初投得北角天后廟道一幅地皮[4]。結果在朗園舊址新業主地產商贊助大部分建築費的情況下[4],建成現時的新校舍,在1983年遷入[4]。吳康民接任校長開始實行買位政策。[5]
培僑曾設有兩所小學,一所位於銅鑼灣威菲路道,名為培僑小學;另一所位於灣仔莊士敦道,名為培僑校友會小學。1980年之前,兩所小學先後結束。十多年後於小西灣再開辦小學。另外,學校亦曾於1969年在上水設有分校。
培僑中學是直接資助計劃的中文中學,未有英文預科班,自新學制推行後,大學預科班全面取消。
現時培僑每級設四班,總計二十四班。校園設有位於琴行街的校友會、游泳池、學生宿舍、實驗室、電腦室、課室、室內飯堂、禮堂、圖書館,及室內體育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