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愛德華·戴維斯(英語:George Edward Davis;1850年7月27日—1907年4月20日),英國化學工程師,被譽為化學工程學科之父[1]

事实速览 喬治·愛德華·戴維斯George Edward Davis, 出生 ...
喬治·愛德華·戴維斯
George Edward Davis
Thumb
出生(1850-07-27)1850年7月27日
英國白金漢郡伊頓
逝世1907年4月20日(1907歲—04—20)(56歲)
英國倫敦郡杜爾維治
公民权 英国
母校皇家礦業學院英语Royal School of Mines
知名于化學工程之父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化學工程
关闭

生平

1850年7月27日,戴維斯出生於伊頓,為書商喬治·戴維斯(George Davis)的長子。14歲時,他成為一名膠訂機學徒;但他因為興趣使然,兩年後轉而學習化學。他半工半讀,一邊在斯勞力學學院(Slough Mechanics Institute)讀書,一邊在煤氣廠英语Gasworks工作。之後曾在皇家礦業學院英语Royal School of Mines(今日倫敦帝國學院的一部分)讀書一年,直到前往曼徹斯特(當時英國的化工重鎮)周邊的化學工廠工作[2][3]

戴維斯曾在Brearley and Sons從事三年的化學家工作。他也曾擔任〈1863年鹼法案英语Alkali Act 1863〉的檢查員。1872年,受聘為史丹佛郡利奇菲爾德化學公司(Lichfield Chemical Company)的經理。在這段工作期間,其創新能力蓬勃發展。其作品包含當時全英國最高的煙囪,高度超過200英尺(61公尺)。[1]

1878年12月10日,他與勞拉·弗朗西絲·米勒(Laura Frances Miller)結婚,育有至少一位兒子[1]。他與其弟阿爾弗雷德(Alfred)一同工作,擔任化學工業界顧問,創辦了《化學貿易期刊》(Chemical Trade Journal),發表諸多科學論文並持有67項專利[1]

戴維斯在成立化學工業協會英语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1881年)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他替該協會取名,並擔任第一任秘書[4][5][1]。他對顯微鏡也感興趣,於1881年創立了《北方顯微鏡》(Northern Microscopist)雜誌,並發表了關於這個主題的教科書——《實用顯微鏡》(Practical Microscopy[1]

1907年4月20日,於杜爾維治西杜爾維治英语West Dulwich逝世[1]

對化學工程的貢獻

戴維斯歸納了所有化學工廠的共同特點,並將之寫成頗具意義的《化學工程手冊》(A Handbook of Chemical Engineering)。他也曾在1888年,於曼徹斯特技術學院(也就是後來的曼彻斯特理工大学)開授著名的12堂講座。這一系列講座將化學工程界定為一門學科[6][1]

他的講座內容被批評為「常識」,因為它是圍繞英國化工行業使用的操作規範所設計的。然而,在當時的美國,這些資料幫助啟動了化學工業的新思維,並激發了美國幾所大學的化學工程學位課程[1]

紀念

在傑克遜磨坊(Jackson's Mill)入口處,曼徹斯特大學化學工程與分析科學學院英语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Analyt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所在的建築物內,有一個展示和紀念戴維斯。化學工程師學會英语Institu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s的「喬治·E·戴維斯獎章」(George E. Davis Medal)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著作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