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吃冻肉运动是新加坡政府于1984年后期发起的社会运动,旨在配合关停、搬迁养猪场的同时号召该国国民(主要是新加坡华人)不再吃生鲜猪肉,改吃冻肉。吃冻肉运动收效甚微,国民反响不一。2008年,政府重新开始此运动,并将其纳入“冻肉公共教育项目”。
新加坡的猪肉业曾是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平均每年为该国带来3亿新加坡元的收入。[1]至1985年,新加坡国内至少有520家养猪场。在这个国家的族群中,华人是猪肉的主要消费者。[2]然而新加坡国土狭小、资源紧缺,无法支撑养猪场遍地开花,故该国政府于1984年中起陆续关闭、搬迁养猪场,对场主实行更为严格的卫生方针。[3]至1990年,新加坡的养猪场数量降到22家[4],该国的生鲜猪肉主要从同处东南亚的印尼进口[5]。为了减少对外国产生鲜猪肉的依赖,新国政府决定提倡食用冻猪肉。[3]
吃冻肉运动自1984年11月正式实行。[3]为了宣传冻肉的健康和廉价,新加坡举办了全国范围的讨论,政府印制了数百万份冻肉烹饪指南发放给公众。[2]时任新加坡副总理吴庆瑞于1984年3月在议会发表了演说。[6]此外,新加坡还举行了吃冻肉主题的海报竞赛[7]和冻肉的巡展[8]。政府还开通了“冻肉热线”让民众表达他们有关冻肉的想法。[9]此热线目前已经废除。[10]
社会公众对吃冻肉运动褒贬不一。《星期日海峡时报》调查发现,大部分民众并不认为冻猪肉和生鲜猪肉一样好吃,对于生鲜猪肉和冻猪肉之间的价格差异也并不敏感。而一小部分民众对这次运动漠不关心。[11]根据新加坡猪肉商协会的数据,约七成猪肉消费者在运动实行期间喜欢吃生鲜猪肉胜过冻肉。[11]而“冻肉热线”则几乎无人拨打。[12]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美国的猪肉商都支持这项运动,认为其能增加他们的出口销量。[2]
东南亚研究所的科尼尔·星·桑都(Kernial Singh Sandhu)在其著作《成功的管理:现代新加坡的成型》一书中写道:“吃冻肉运动是反应最为冷淡的国家运动之一”,并对该运动的短命表示欣慰。[13]
2008年2月,吃冻肉运动重新回到公众视野,被政府纳入公共教育课程[14],定名为“吃好吃少,选择冻肉”,由新加坡农业食品及兽医局牵头[15]。自从吃冻肉运动复活以来,多家商超的冻肉销量攀升。至2013年9月,新加坡全国的冻肉消费量已提高了14,300 t(14,100 long ton)。[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