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原金梭魚屬(學名:Protosphyraena),也叫原魣属,是外型像劍旗魚的一群已滅絕魚類,分布範圍可能遍佈上白堊紀時期的全球海域,其化石在歐洲及亞洲都有發現,但最著名的發現地點是在美國尼奧布拉拉組(Niobrara Formation)的斯莫基山段(Smoky Hill Member)。原金梭魚的體型很大,全長 2 至 3 米。它們與當時許多的水生爬蟲類,如滄龍科及蛇頸龍亞目等動物都一起生活在白堊紀的海洋。其學名的意思是「原始的金梭魚」,分別由希臘文「早期的」pró̱tos/πρώτος 及金梭魚的屬名 sphyraena 組合而成,當時古生物學家將其誤認為是金梭魚的祖先。近期的研究顯示它們與真正的劍旗魚並非近親,而是屬於今已滅絕的厚莖魚科。
原金梭魚的分類歷史十分混亂。吉迪恩·曼特爾最初於1822年在英格蘭發現了它們的胸脊化石。[1]約瑟夫·萊迪於1857年就將之命名為Protosphyraena ferox。[2]不過,萊迪自己就於較早前發表了誤會屬於恐龍的原金梭魚牙齒。於1870年代,愛德華·德林克·科普就命名了三個物種:Erisichte nitida、"Portheus" gladius及"Pelecopterus" pernicciosus,但其實都是屬於原金梭魚的。[3][4][5][6]1895年及1903年之間,美國及英格蘭的古生物學家不斷覆檢此屬,令對之有更多的認識。[7][8][9]
現時已知有四個原金梭魚的物種:闪耀原金梭鱼(P. nitida)、恶毒原金梭鱼(P. perniciosa)、P. gladius及P. bentonianum。前三者是於肯薩斯州的尼奧布拉拉白堊層發現,最後者則是在Greenhorn組發現。最古老的原金梭魚遺骸則是在達科他沙巖(Dakota Sandstone)發現。[10]
原金梭魚的整體身形就像現今的旗魚,但其吻突較短,成年的有像刀的牙齒。原金梭魚的完整骨骼相對較為稀少,在尼奧布拉拉白堊層、阿拉巴馬州的Mooreville白堊層及其他地層就有很多原梭魚的碎片標本,當中包括很多分離的牙齒、喙部及胸鰭。很多時都會發現分離的頭顱骨部份及顱後骨骼。這顯示原金梭魚較難成骨,在被埋葬及化石化前很易被食腐動物撕碎或腐化。[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