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勝利大決戰》(V)最早是一齣1983年於全国广播公司(NBC)首播、由肯尼斯·強森(Kenneth Johnson)編導的美國科幻電視迷你影集。它在1984年推出了一個續集,迷你影集《勝利大決戰之最後戰役》(V: The Final Battle),以及一季(1984-85)電視影集(原名也叫V,不過為了有所區分,有時候也叫它V: The Series)。各地在重播的時候,通常是將這三個作品接續播完,不特別區分名稱。
勝利大決戰 V: The Series | |
---|---|
类型 | 科幻 |
原作 | 肯尼斯·強森(Kenneth Johnson) |
主演 | 珍·包德勒(Jane Badler) 馬克·辛格(Marc Singer) 菲·葛蘭特(Faye Grant) 麥克·愛恩賽(Michael Ironside) 麥克·杜瑞爾(Michael Durrell) 珍妮·蘇利文(Jenny Sullivan) 理查·赫德(Richard Herd) 彼得·尼爾森(Peter Nelson) 大衛·佩克(David Packer) 布萊兒·特夫金(Blair Tefkin) 黛安·希維塔(Diane Civita) 羅伯特·英格倫(Robert Englund) |
国家/地区 | 美國 |
集数 | 19 |
每集长度 | 60分鐘 |
播出信息 | |
首播频道 | 全国广播公司(NBC) |
播出日期 | 1984年10月26日—1985年3月22日 |
具有人類外型(而且長得和人類幾乎完全一樣)的外星人從天狼星(Sirius)群的第六顆行星,搭乘由一堆巨大碟型母艦組成的艦隊前來地球,並將碟型母艦停在幾個主要城市的天空中。他們表現得很友善,說明他們的意圖是要尋求人類的幫助,取得所需的化學原料以幫助他們自己的行星。外星訪客(The Visitors)承諾與人類分享他們先進的科技以作為回報。政府當局接受這項要求。外星訪客大大地影響了地球上的當權者。
然而,不久之後就發生一些怪事,例如一些科學家發現他們面臨了媒體上與日俱增的敵意,以及來自政府對他們活動與遷徙的限制。還有一些知名的科學家供認從事顛覆活動,而這些人表露的行為很不正常,比方說突然改用非慣用的手來寫字等等。
攝影記者麥克·唐納文(Michael Donovan,由馬克·辛格(Marc Singer)飾演)偷偷登上一艘外星訪客的母艦,發現在他們酷似人類的偽裝外表之下,其實是肉食性爬蟲類動物,而且喜歡生吃活的東西,例如白老鼠等等。然而,當唐納文試圖將這個真相公開播映時,新聞節目突然被外星人切斷,唐納文也變成了被警察和外星訪客兩邊懸賞捉拿的逃犯。
隨著劇情的進展,外星訪客日常所作所為的真正計畫也被揭露:他們計畫竊取地球上所有的水,並將人類當成食物來源,只留下少數一些人當成奴隸。科學家遭受迫害,是因為外星訪客要先把可能發現他們秘密的這一群人給污名化,同時也是為了要找一個代罪羔羊(scapegoat)讓人類有一個可以畏懼的對象。此外,一些關鍵人物則是遭受到一種稱之為「轉變」(conversion)的特殊心靈控制程序,讓他們遵守外星訪客的命令,而只留下些微線索,讓人幾乎無法察覺他們所做的操控。然而,還是有許多人(包括唐納文的母親),他們可能是因為無知,或者是拒絕接受事實,而自願合作。
反抗運動漸漸形成,目的是要儘可能地揭露與反抗外星訪客的所作所為。洛杉磯小隊的領導人是茱麗葉·派瑞許(Dr. Juliette Parish)醫生;後來唐納文也加入了這個小隊。反抗軍團結在一起對外星訪客進行了第一次的攻擊行動。此時,在外星訪客間也有一小撮的異議份子(自稱為第五縱隊(the Fifth Column)),其中一位成員名叫馬丁(Martin),他們反對領導人的計畫,並以各種可能的手段試圖來幫助反抗軍。
影集原創人肯尼斯·強森(Kenneth Johnson)說這個故事是受辛克萊·路易斯(Sinclair Lewis)在1935年所寫的小說《It Can't Happen Here》所啟發,不過很快地查閱歷史資料之後,可以發現最初的迷你影集的一些場景是直接抄襲貝爾托·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舞台劇《The Private Life of the Master Race》。影集的開頭暗諷納粹主義的興起(外星訪客的標誌也讓人聯想到納粹黨徽)。也有許多非常清楚的歷史上的暗示,像是提到猶太人大屠殺、姑息主義的危險、以及被佔領國家反抗軍組織的興起等等。在影集中偶爾會穿插反抗軍電視網的新聞佈告欄,報導一些昔日仇敵團結在一起對抗外星佔領軍的故事,像是南非的黑人和白人(影集在製播的時候,南非仍實行種族隔離制度)、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等等。此外,一些歷史上的人物也成為參考的對象,例如資深外星科學家,戴安麗,就是取材自納粹科學家約瑟夫·曼吉理(Josef Mengele)。
這部迷你影集的時間約200分鐘,它的成功也衍生出一部續集,《勝利大決戰之最後戰役》,續集的目的本來是要結束這個故事,不過之後1984年至1985年的影集卻讓它再生。強森在製作續篇迷你影集期間離開了製作群,改而從事製作其他的科幻節目,如《異形帝國》(Alien Nation)。也許就是因為這樣,使得續集和影集減少了對歷史的嘲諷,而是走向動作取向。
影集在1985年春季腰斬這件事似乎完全出乎製作人意料之外,因為第一季的結尾是齣高潮戲(cliffhanger)。第一季在2004年發行了(DVD)。同一年,肯尼斯·強森宣佈了製作《勝利大決戰》第一部迷你影集的續集,也就是說它會忽略第二部迷你影集與每週播映電視影集的內容。2004年10月,肯尼斯·強森說全國廣播公司決定他們要的是第一部迷你影集的重製,而不是續集。所以原作續集的可能性仍然是開放的,但是要視重製的作品是否成功而定。
重製版本的「勝利大決戰」已被美國廣播公司(ABC)安排於2009年秋季檔期播出,由4400製作人史考特·彼得斯(Scott Peters)擔任執行製作。
關於《勝利大決戰》所描述故事的歷史背景,請參考爬蟲人(reptiloid)。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
茱麗葉·派瑞許醫生(Dr. Juliette Parish) | 菲·葛蘭特(Faye Grant) | 洛杉磯反抗軍小隊領導人 | |
麥克·唐納文(Michael Donovan) | 馬克·辛格(Marc Singer) | 攝影記者,試圖揭發陰謀而被通緝 | |
羅伯特(Robert) | ·麥斯威爾(Maxwell) | 麥克·杜瑞爾(Michael Durrell) | 科學家,全家被外星訪客通緝 |
凱薩琳(Kathleen) | 潘妮洛普·溫德斯特(Penelope Windust) | 羅伯特之妻 | |
羅賓(Robin) | 布萊兒·特夫金(Blair Tefkin) | 跟外星訪客布萊恩生下一女 | |
波莉(Polly) | 薇薇卡·戴維斯(Viveka Davis) | ||
史坦利(Stanley) | ·伯恩斯坦(Bernstein) | 喬治·莫夫金(George Morfogen) | 因窩藏麥斯威爾家族而被逮捕 |
琳恩(Lynn) | 邦妮·芭蕾特(Bonnie Bartlett) | 史坦利之妻 | |
亞伯拉罕(Abraham) | 李奧納多·希米諾(Leonardo Cimino) | 猶太人大屠殺的倖存者 | |
丹尼爾(Daniel) | 大衛·佩克(David Packer) | 通敵者 | |
卡列(Caleb) | ·泰勒(Taylor) | 傑森·柏納德(Jason Bernard) | 父親,化學工廠工頭 |
班(Ben) | 理查·勞森(Richard Lawson) | 長子,醫生 | |
伊利亞斯(Elias) | 麥克·萊特(Michael Wright) | 次子,街頭混混 |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丹尼爾·伯恩斯坦(Daniel Bernstein) | 大衛·佩克(David Packer) | 因迷戀羅賓而告密 |
艾琳諾·都普瑞斯(Eleanor Dupres) | 內娃·派特森(Neva Patterson) | 麥克·唐納文之母 |
《勝利大決戰》影集版在唯一的一季裡有非常多的角色來來去去。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茱麗葉(朱莉)·派瑞許醫生 | 菲·葛蘭特 | 洛杉磯小隊領導人,混入科技先鋒公司工作以獲取情報 |
麥克·唐納文 | 馬克·辛格 | 攝影記者,聲名遠播 |
伊利亞斯·泰勒 | 麥克·萊特 | 前街頭混混,現為餐館老闆,餐館是反抗軍的秘密據點 |
哈姆·泰勒(Ham Tyler) | 麥克·愛恩賽(Michael Ironside) | 越戰退伍軍人,幫助洛杉磯小隊提升戰力 |
威利(Willie) | 羅伯特·英格倫(Robert Englund) | 投靠人類的外星訪客,英語使用能力不佳 |
羅賓·麥斯威爾 | 布萊兒·特夫金 | 伊莉莎白之母 |
伊莉莎白·麥斯威爾(Elizabeth Maxwell) | 珍妮佛·庫克(Jennifer Cooke) | 「星之子」(The Star Child) |
凱爾·貝茲(Kyle Bates) | 傑夫·葉格(Jeff Yagher) | 南森·貝茲之子,喜歡伊莉莎白 |
克利斯·法柏(Chris Farber) | 米奇·瓊斯(Mickey Jones) | 哈姆的戰友 |
霍華·史密斯(Howard K. Smith) | 他本人 | 戲裡戲外都擔任新聞主播 |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戴安麗(Diana) | 珍·包德勒(Jane Badler) | 殘酷成性的大反派,連領導人都敢暗殺 |
莉迪亞(Lydia) | 朱·查德威克(June Chadwick) | 戴安麗的對手,誤殺查爾斯 |
菲利普(Philip) | 法蘭克·艾許摩(Frank Ashmore) | 第五縱隊成員,馬丁的孿生兄弟,被派來地球調查查爾斯之死 |
詹姆斯上尉(Lt. James) | 朱德森·史考特(Judson Scott) | 戴安麗的愛人之一,刺殺菲利普失敗 |
查爾斯(Charles) | 鄧肯·雷傑(Duncan Regehr) | 領導人派來接任指揮官,在迎娶戴安麗時被莉迪亞誤殺 |
奧斯華(Oswald) | 彼得·艾柏林(Peter Elbling) | 戴安麗的下屬,從事殯葬與室內設計 |
瑪他(Marta) | 潔拉·雅各森(Gela Jacobson) | 母艦上的商人,提供毒藥給莉迪亞,最後被活活地送入太空 |
約翰·蘭里(John Langley) | 布魯斯·戴維森(Bruce Davison) | 試圖混入反抗軍,要讓羅賓懷孕,最後被射殺 |
丹尼爾少尉(Ensign Daniel) | 羅伯特·塔勒(Robert Thaler) | 戴安麗的愛人之一,她為了掩飾過錯而射殺他 |
馬丁(Martin) | 法蘭克·艾許摩 | 第五縱隊成員,菲利普的孿生兄弟,麥克的好友,被戴安麗所殺 |
西恩·唐納文(Sean Donovan) | 尼基·凱特(Nicky Katt) | 麥克·唐納文之子,被洗腦後加入外星訪客青年團 |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南森·貝茲(Nathan Bates) | 連恩·史密斯(Lane Smith) | 總裁,凱爾之父,被江所射殺 |
江先生(Mr. Chiang) | 阿基·阿梁(Aki Aleong) | 貝茲的總管,最後死於為父報仇的凱爾手上 |
日期 | 編號 | 集名(暫譯) |
---|---|---|
1984年10月26日 | 1-01 | Liberation Day(解放之日) |
1984年11月2日 | 1-02 | Dreadnought(無所畏懼) |
1985年5月24日 (參見冷知識) |
1-03 | Breakout(突圍) |
1984年11月9日 | 1-04 | The Deception(欺騙) |
1984年11月16日 | 1-05 | The Sanction(認可) |
1984年11月23日 | 1-06 | Visitors' Choice(訪客的選擇) |
1984年11月30日 | 1-07 | The Overlord(霸主) |
1984年12月14日 | 1-08 | The Dissident(異己) |
1984年12月21日 | 1-09 | Reflections in Terror(恐怖的映像) |
1985年1月4日 | 1-10 | The Conversion(轉變) |
1985年1月11日 | 1-11 | The Hero(英雄) |
1985年1月18日 | 1-12 | The Betrayal(背叛) |
1985年2月1日 | 1-13 | The Rescue(搶救) |
1985年2月8日 | 1-14 | The Champion(冠軍) |
1985年2月15日 | 1-15 | The Wildcats(野貓) |
1985年2月2日 | 1-16 | The Littlest Dragon(小小龍) |
1985年3月8日 | 1-17 | War of Illusions(幻覺戰爭) |
1985年3月15日 | 1-18 | Secret Underground(秘密地下基地) |
1985年3月22日 | 1-19 | The Return(回歸) |
日期 | 編號 | 台視標題 |
---|---|---|
1985年(民國74年)5月25日 | 01 | 首次接觸 |
1985年(民國74年)6月1日 | 02 | 危急關頭 |
1985年(民國74年)6月8日 | 03 | 首度起義 |
1985年(民國74年)6月15日 | 04 | 堅忍不把 |
1985年(民國74年)6月22日 | 05 | 面臨浩劫 |
1985年(民國74年)6月29日 | 06 | 捲土重來 |
1985年(民國74年)7月6日 | 07 | 寧為自由 |
1985年(民國74年)7月13日 | 08 | 越戰越勇 |
1985年(民國74年)7月20日 | 09 | 正義之旗 |
1985年(民國74年)7月27日 | 10 | ???? |
1985年(民國74年)8月3日 | 11 | 英雄本色 |
1985年(民國74年)8月10日 | 12 | 霹靂救兵 |
1985年(民國74年)8月17日 | 13 | 自食惡果 |
1985年(民國74年)8月24日 | 14 | 少年英豪 |
1985年(民國74年)8月31日 | 15 | 和平曙光 |
《勝利大決戰》衍生了一系列的原創小說,包括將前兩部迷你影集的故事合併在一起,然後加以小說化。比較不尋常的是,後續大部分的原創小說並非以電視影集的角色為主,而是把焦點放在世界上其他角落對抗外星侵略者的戰爭。在影集播映期間,尖塔平裝書店(Pinnacle Paperbacks)每個月會發行一本新小說。在1987年至1988年間,托爾書店(Tor)也發行了新系列的小說。
小說列表
前三本小說在1994年有重新發行。
第一本小說將兩部迷你影集小說化,不過有一些小小的不同,包括殺死一些在影集裡沒有死掉的角色,像是克利斯·法柏,這對於他在之後的影集版中出現這件事造成了混淆。
同一時期,偵探漫畫公司(DC Comics)在1985年至1986年間發行了18期的《勝利大決戰》系列漫畫書。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