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速規(英語:accelerometer),又稱加速計、加速針、加速度感測器、重力加速度感測器等等,是一種測量物體固有加速度的裝置。[1]固有加速度是指物體相對於處於自由落体狀態的觀察者(即相對於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速度的變化率, rate of change)。[2]固有加速度與坐標加速度不同,坐標加速度是相對於給定坐標系的加速度,而坐標系可能在加速,也可能不在加速。舉例來說,一個靜止在地球表面的加速規,會測量出由於地球引力而直向上的加速度[3],約為g ≈ 9.81 m/s2。相比之下,處於自由下落狀態的加速規所測量的加速度為零。
加速規在工業、消費性產品和科學領域有許多用途。高靈敏度加速規用於飛機和導彈的慣性導航系統。在無人航空載具中,加速規有助於穩定飛行。微机电系统 (MEMS) 加速計用於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手機、相機和電動遊戲控制器,以偵測這些裝置的移動和方向。工業機械的震動則由加速規監測。地震儀是一種靈敏的加速規,用於監測地震等地面運動。
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加速規彼此協調時,它們可以量測在空間中的距離上的適當加速度差異,特別是重力,也就是重力場的梯度。重力梯度測量非常有用,因為絕對重力是一種微弱的效應,並且取決於當地的地球密度,而地球密度是相當多變的。
單軸加速規可沿著指定軸線測量加速度。多軸加速規同時偵測適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作為向量量,通常以沿著不同軸定向的數個單軸加速規來實作。
加速規測量固有加速度,這是它相對於自由落體所經歷的加速度,也是人和物體所感受到的加速度[2]。換句話說,在時空中的任何一點,等效原理保證了局部慣性系的存在,並且加速規測量相對於該慣性系的加速度。這種加速度通常稱為G力[4];即與標準重力相比。
相對於地球表面靜止的加速規會顯示向上約1g的加速度,因為地球表面相對於當地慣性框架 (自由落下的物體在地球表面附近的框架) 施加向上的法向力。為了得到相對於地球的運動加速度,必須減去這個「重力偏移」,並修正地球相對於慣性框架的自轉所造成的影響。
出現引力偏移的原因是愛因斯坦的等效原理[5],該原理指出引力對物體的影響與加速度是無法區分的。當透過例如施加地面反作用力或等效的向上推力,將加速規固定在重力場中時,加速規的參考系 (其本身的外殼) 會相對於自由下落的參考系向上加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