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冥河盗龙属(学名:Acheroraptor)是一属已灭绝的驰龙科兽脚亚目恐龙,化石出自美国蒙大拿州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阶的地獄溪組,目前仅含唯一种特氏冥河盗龙(Acheroraptor temertyorum)。在地质学上,冥河盗龙是已知生存年代最晚的两种驰龙类之一,另一种是达科他盗龙,化石同样发现于地狱溪组。该属是伶盗龙的一个原始近亲,所知于上颌与下颌材料。
冥河盗龙属 化石时期:白垩纪晚期,
| |
---|---|
正模标本上颌与相关齿骨,位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蜥形纲 Sauropsida |
总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亚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驰龙科 Dromaeosauridae |
演化支: | †真驰龙类 Eudromaeosauria |
亚科: | †伶盜龍亚科 Velociraptorinae |
属: | †冥河盗龙属 Acheroraptor Evans et al., 2013 |
模式種 | |
†特氏冥河盗龙 Acheroraptor temertyorum Evans et al., 2013
|
冥河盗龙由大卫·埃文斯(David C. Evans)、德里克·拉森(Derek W. Larson)和菲力·柯里(Philip J. Currie)于2013年首次叙述,模式种是特氏冥河盗龙(Acheroraptor temertyorum)。属名取自古希腊语Ἀχέρων的转写Acheron(意为“冥河”,指发现化石的地獄溪組)和拉丁语raptor(意为“盗贼”),种名纪念北方电力公司兼ROM董事会主席詹姆斯·特莫蒂(Janes Temerty)及其妻子路易斯·特莫蒂(Louise Temerty),他们多年来一直在支持该博物馆。[1]
本属所知于正模标本ROM 63777――由完整的右上颌骨及几颗上颌齿(一些是单个的)组成――和归入本属的下颌齿骨(编号为ROM 63778),两者皆保存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两个标本都是在距离彼此约4米的地方采集,且出自蒙大拿州地狱溪组上部的同一尸骨层,地质年龄可追溯到白垩纪晚期马斯特里赫特阶,即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之前。正模标本由一群化石猎人于2009年8月28日收集,其中一人在几年后收集到牙齿标本并用GPS提供详细地理数据和标本发现当天在地面上的照片。两个标本随后都被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从一个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1]
埃文斯等人(2013年)利用几个数据矩阵(data matrices)探索冥河盗龙的系统发育位置。冥河盗龙的两个标本被归入同一分类单元,添加到艾伦·特纳(Allen Turner)等人(2012年)的数据矩阵中。这是一个泛围较广的兽脚类系统发育分析,主要关注于手盗龙类。研究发现冥河盗龙是包含真驰龙类和小盗龙亚科的演化支的一员,表明应将其归入驰龙科,并且很可能属于真驰龙类。然而,由于本属可利用的编码(codings)有限,大多数分类群被重新分配在一个大型的演化支中。[1]
埃文斯等人(2013年)还将冥河盗龙标本编码到隆里奇和柯里(2009年)创造的版本更新、泛围更小的驰龙科物种特定数据集中,添加奥氏伶盗龙和邦多克巴拉乌尔龙,排除依特米龙(在柯里等人2009年将其鉴定为暴龙类之后),并遵循特纳等人(2012年)的蒙古恶灵龙数据,将其编码分为基于耐梅蓋特層正模标本的编码和基于巴彦思楞组的IGN 100/23的编码。特纳等人(2012年)还对几个编码进行重新存储和修改,并将两个上颌的编码添加到矩阵中,这一分析产生了一个更为清晰的拓扑结构(topology)。在伶盗龙亚科中,该属处于相对基础的位置,而在其他位置,伶盗龙亚科仅包括亚洲驰龙科。以下演化树显示了这一分析中冥河盗龙的系统发育位置。[1]
驰龙科 Dromaeosauridae |
| ||||||||||||||||||||||||||||||||||||||||||||||||||||||||||||||||||||||||||||||||||||||||||||||||||||||||||||||||||||||||
冥河盗龙是已知最年轻的驰龙科,化石发现于地狱溪组,[1]该地层的同位素年龄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前后(约66 ± 0.07百万年前)。[2]地狱溪组中发现了大量动植物化石,[3]其中包括冥河盗龙。其所知于暴龙-三角龙动物群,和体型更大的达科他盗龙一样是最晚出现的驰龙科。[1][4]
埃文斯等人认为冥河盗龙是地狱溪组中唯一的驰龙科。一些普通牙齿之前归入驰龙和蜥鸟盗龙,之后再次归入冥河盗龙。埃文斯等人推断地狱溪组-兰斯组恐龙组合中可能也仅含这一种驰龙科。[1]2015年,由于达科他盗龙――一种比该属大得多的第二种驰龙科被叙述,这一观点遭到推翻。[4]该地层中的其它兽脚类包括暴龙科、似鸟龙科、伤齿龙科、[3]鸟类、[5]和近颌龙科。[6]该地层中的暴龙科包括矮暴龙和暴龙,虽然前者可能是后者的次异名。似鸟龙科包括似鸵龙、似鸟龙[3]和“似奥克龙”。[7]鸟类包括鸟龙鸟、[3]布氏鸟、[8]和两种未命名的黄昏鸟目,可能属于河流鸟。[5]地层中只有三种偷蛋龙类,包括安祖龙、细喙龙[6]和一件未叙述的标本。此标本非常类似于亚洲的巨盗龙,发现于南达科他州,可能是该地层中的第三个偷蛋龙类物种,然而,截至2016年这些标本中仅有脚部化石被叙述。[9]已知的伤齿龙科包括伤齿龙、梳齿龙和近爪牙龙。该地层中仅含一种可能的虚骨龙类(即理查德伊斯特斯龙)。
地狱溪组中存在大量鸟臀目,主要分类群包括甲龙类、鸟脚类、角龙类和厚头龙类。已发现一种甲龙科和两种结节龙科,包括甲龙、丹佛龙和疑似的埃德蒙顿甲龙。已知角龙类包括纤角龙科的纤角龙、开角龙亚科的 双角龙、牛角龙、三角龙[3]及野牛角龙。[10]鸭嘴龙类在地狱溪组中很常见,而且种类较多,包括鸟脚类的奇异龙和鸭嘴龙科的埃德蒙顿龙[3][11]和一个未叙述的属,类似副栉龙。地层中目前已发现五种厚头龙类,包括厚头龙科的圆头龙、冥河龙、[3]龙王龙、[12]厚头龙[3]及北达科他州一个未叙述的标本。
地狱溪组中的哺乳动物为数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分类群包括多瘤齿兽目、后兽下纲和真兽类。多瘤齿兽目包括Paracimexomys、[13]白垩兽科的Paressonodon、[14]Meniscoessus、Essonodon、白垩兽、白垩齿兽以及Cimexomys;斜沟齿兽亚目的间异兽和斜沟齿兽。阿法齿负鼠科的阿法齿负鼠、原阿法齿负鼠和Turgidodon。足兽科的足兽、[13]原赖氏兽和纤细掠兽,[15]Stagodontidae的Didelphodon,[13]Deltatheridiidae的Nanocuris,Herpetotheridiidae的Nortedelphys[14]和Glasbiidae的Glasbius等动物皆是地狱溪组有代表性的后兽下纲。地层中已知有大量的真兽类,包括Alostera、[13]Protungulatum、[15]白垩掠兽科的白垩掠兽属和Batodon,Gypsonictopsidae的Gypsonictops,可能还有Nyctitheriidae的Paranyctoides。[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