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尔莎·费林(德語:Ilse Fehling;1896年4月25日—1982年2月25日)是一位与包豪斯和纳粹宣传电影有关的德国服装设计师和雕塑家。
伊尔莎·费林于1896年4月25日出生于德国但泽朗富尔(Langfuhr),是职业军官赫尔曼·特奥多尔·费林(Hermann Theodor Fehling)的女儿,她还是导演于尔根·费林的远房侄女。1919年,费林就读于柏林莱曼学院,学习艺术和时装设计。在柏林期间,她还在该市的艺术与工艺学校学习。[1]正是在那里,费林开始学习雕塑。[2]
1920年,费林入读魏玛包豪斯学院,她的大部分工作重点是剧场设计。此外,她还师从奥斯卡·施莱默、保罗·克利和格特鲁德·格鲁诺等多位著名艺术家学习雕塑、绘画和协调理论[2][3][4]。在学校的工作中,她设计的旋转圆形木偶舞台尤为出名,后来在她与洛特·施莱尔一起的戏剧课上获得了专利[5][2]。
1923年,她离开包豪斯前往柏林,担任自由雕塑家、舞台和服装设计师。[3]同年,费林与亨利·S·威廷结婚。1928年,费林生下女儿嘉比。一年后她与威廷离婚。[1]
1932年费林获得普鲁士艺术学院罗马奖。后来她利用与该奖项相关的补助金在罗马学习。[1]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的作品受到了立体主义的影响。[3]
纳粹上台后,费林的作品被认为是堕落的,其展览遭到禁止。[3]她的大部分作品都因二战期间的轰炸和没收而丢失。[1]
伊尔莎·费林于1926年开始担任服装设计师[6],并在19331年纳粹主义在德国兴起后继续从事这项工作,参与制作了《律者》等宣传片。[7]
1940年,费林开始在托比斯影业担任首席服装师。[2]在这里,她通过扩大和持续发展来优化服装部门。[2]在工作期间,费林实施了一个重复使用以前穿过的服装的系统。[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在流行时尚媒体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创意服装再利用的文章,为生活在配给条件下的妇女提供灵感。[8]
1946年,费林住在罗塔克,然后于1952年返回慕尼黑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2]费林在慕尼黑定居后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从事雕塑、舞台布景和新闻绘图工作。[2]费林在日内瓦做过一些额外的工作,她的女儿是那里的国际学生。[2]她最后设计项目是1965年为科隆一家电影院的室内设计概念。[2]
费林于1982年2月25日去世。2014年,慕尼黑奥宾区的一条街道以她的名字命名。[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