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核物理学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于敏(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男,天津宁河人,中國核武器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獲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因對中國氫彈研製做出莫大貢獻而享有「中國氫彈之父」之称[1]。
于敏1926年8月出生于天津宁河,他的父亲当时是天津的一位小职员。1941年进入天津木斋中学读高中,因成绩优异被推荐转学至天津耀华中学读高三[2],在耀华中学以门门功课第一的成绩闻名全校。1944年,于敏考进了北京大學工学院机电系。1946年,出于对理论物理的热爱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理论物理定为自己的专业。1949年,于敏师从张宗燧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
1960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和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61年,于敏调任二机部参与氢弹原理研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鄧稼先領導的團隊下爆炸成功,隨後于敏率领的研制团队在1967年研发出中國首枚氢弹。由于于敏工作的机密性,他的名字直到1988年才被解禁,而他的真实身份则要到1999年中国政府授予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时才被解密。
1982年中国政府颁发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给《原子弹氢弹设计原理中的物理力学数学理论问题》,于敏名列第四。获奖共九人,排序如下: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于敏、周毓麟、黄祖洽、秦元勋、江泽培、何桂莲。 [3]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青海221廠被批斗,炸药专家钱晋被批斗致死,于敏也笈笈可危一度与死神擦身而过。據于敏的同儕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回憶,碰巧中美關係因乒乓外交解凍,1971年7月[4]杨振宁首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探親並欲與邓稼先聚舊,周恩来把邓稼先召回北京,于敏、陈能宽、胡思得也連帶侥幸從青海文革之中得救,自此紅衛兵再没有办法把221廠的科学家们进行批斗。[5]
晚年,于敏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2015年1月9日,于敏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6]。并于同年4月3日获得由凤凰卫视举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4-2015”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另一位为饶宗颐)[7]。2018年12月18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办的纪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上表彰為改革先锋[8]。由於身體原因未到場出席。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