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笠站 (北海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笠站(日语:三笠駅/みかさえき Mikasa eki */?)是位於北海道三笠市本町,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幌內線車站(廢站)。隨著幌內線全線廢線,車站在1987年(昭和62年)7月13日廢除。
三笠站的前身是幌內太站(日语:幌内太駅/ほろないぶとえき)。在1878年(明治11年),由於當時開拓事業停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便於附近開發煤田。成為了繼茅沼煤礦後,北海道內第2座煤礦——幌內煤礦。當時鋪設了北海道首條鐵路幌內鐵道,鐵路途經札幌,連接小樽港,以便運送煤礦至港口,當中也開設了此主要車站。該鐵路先行開通區間是手宮至札幌之間,當時手宮站、住吉站(現時:南小樽站)、錢函站和札幌站為首四座啟用車站,後來開通區間是札幌至幌內之站,江別站、幌內站和此站共同成為北海道內第五古老車站。
在開設時的站名為「幌內太」。該名稱源自幌內川和幾春別川合流處,該處在阿伊努語為「ポロ=ナイ=プト」(大河口),後來[[借字 (日語)]借字|]後成為地區名。另一方面,該處的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イ=チキル=ウシ」或「イ=チャル=ウシ」,其意思為「許多熊足蹟」,後來演變為「イチキシリ」,再文字化為「市來知村」。在1882年(明治15年)設置了空知集治監,由於後方的山看似奈良的三笠山。在1906年(明治39年),市來知、幌內、幾春別三村合併,並名為「三笠山村」。後來在1942年(昭和17年)9月實施町制,成為「三笠町」。站名也改名為「三笠」。在1944年(昭和19年)1月,當字名修正後,同年4月,「幌內太」這個地名便完全消失[7]。
截至車站廢除前,此站是地面車站,設有2面3線的混合式月台(單式月台和島式月台)。當時可進行列車交會。此站為有人車站。月台之間設有跨線橋連接。此站設有路線分支,分支至幌內的貨物支線。分支點在車站靠近岩見澤一方,而幌內方向的列車不能直接進入月台。
現時,三笠站遺址設置了三笠鐵道村三笠區(克勞福德公園)。跨線橋和月台還存在。在車站廢除後,車站大樓被拆毀,後來第一代車站大樓重現,於同一位置重建大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