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清末民初学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辜鸿铭(1857年7月18日—1928年4月30日),名汤生,字鸿铭,以字行,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1],英属海峽殖民地槟榔屿人(今馬來西亞檳城)[2],留學英、德、法國14年後,在晚清的西式學校裡掌英語教職,包括武昌自強學堂英語教習、上海南洋公學教務長、北京大學英國文學教授,亦是張之洞在教育事務的幕僚。因其學博中西,故人稱「清末怪傑」、「清末狂儒」,為當時精通西洋科學、語言兼及東方華學的中國第一人。他翻译了四书之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并著有《清流傳》(又名《中国的牛津运动》)和《春秋大义》(又名《中国人的精神》)等书。自称「一生四洋」,即「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3]
辜鸿铭曾用過很多英文名,初用Koh Hong-beng,回国用Ku Hweng-Ming,另外还有Kaw Hong Beng、Amoy Ku,但最为人知的是Tomson。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于英国殖民地槟榔屿的一个橡胶园内。祖籍福建同安县,具體地點存在爭議。学界有厦门翔安、漳州龍海白礁(兩地均屬清代同安县)数种说法。辜鸿铭自称为“‘厦门辜汤生’(TomsonAmoy)”。1908年英国伦敦出版,马来亚雪兰莪博物馆馆长H.C.罗宾逊编撰的书籍中,其家族祖籍地记为:“来自中国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辜厝村”,是为清代泉州府同安縣永丰乡长兴里辜宅保,即今厦门市翔安区新圩镇古宅村。曾祖父辜禮歡早年移居东南亚,定居、逝世于槟榔屿。曾祖母颜梅娘(GuanBo⁃eyNeoh),是出身吉打的马来女子。祖父辜龙池,祖母GohKooiNeoh。父亲辜紫云是经营橡胶园的“经理”。辜紫云妻子,即辜鸿铭生母的身份在传闻中,有“英妇”、“葡萄牙女人”等说法,但均未见史料记载[4]。
1867年,辜鸿铭10岁时随其义父、橡胶园主英国商人布朗前往苏格兰。布朗告诉他:「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所以那些国家的学者都在努力钻研中国文化;希望你日后也能为自己的国家学好中西文化!」[5]
1870年,14岁的辜鸿铭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同希腊文[6],并于1873年考入爱丁堡大学文学院攻读西方文学专业,得到時任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的托马斯·卡莱尔的赏识。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同校文学硕士学位。
1880年,辜鸿铭结束自己14年的求学历程返回故乡槟城。1881年,他遇到马建忠并与其倾谈三日,思想发生重大改变,随即辞去殖民政府职务,致力於研究中國古典文化。
1885年,辜鸿铭回到中国,被湖广总督张之洞委任为“洋文案”(即外文秘书)。张之洞实施新政、编练新军,也很重视高等教育。在辜鸿铭鼎力谋划下、辜鸿铭拟稿,再呈张之洞审定,于光绪十九年十月二十二日(1893年11月29日)以《设立自强学堂片》上奏光绪皇帝,筹建由国人自力建设、自主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得到钦准。自强学堂正式成立后,蔡锡勇受命担任总办(校长),辜鸿铭任方言(英语)教习。辜鸿铭授课非常受学生欢迎,全校师生景仰,成为自强学堂一代名师。[7]
1905年11月11日,辜鸿铭被任命为上海黄浦江浚浦局(浚治局)督办(「監督」或「總辦」),時荷蘭籍奈格(德·萊克)簽約成為該局總工程師,辜在致信愛丁堡校友骆任廷時直言,奈格入職一事為辜「自從擔任上海的這一職位以來」唯一滿意的一件事[8]。1908年宣统即位,辜任外交部侍郎,1910年,他辞去外交部职务,赴上海任南洋公学教务长。1911年辛亥革命后,辜辞去公职,1915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英国文学。其著作《中国的牛津运动》于1909年出版,《中国人的精神》(《春秋大义》)于1915年出版。
1921年,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未开化的美利坚’署名文章[9]。1924年,辜鸿铭赴日本讲学三年,其间曾赴當時處於日本統治下的台湾讲学,受到鹿港辜家創始人辜顯榮的招待。1927年从日本返回中国。1928年4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中,辜鸿铭把中国人的优点概括为“温良”(英文:gentleness),并说道:“中华…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辜鸿铭曾一度是坚决的保皇派,即使民国时期在北京大学讲课,仍然留着大辫子,带着书童。他辩称“我许多外国朋友嘲笑我对清室的愚忠,但我之效忠于清室,非仅效忠于吾父及列祖列宗世代生活于其仁政之下的清室,也是经由对清室的效忠而效忠于中国之宗教,效忠于中华民族之文明事业。”[10]辜鸿铭娶了淑姑不到一年,又纳日本大阪心斋桥人吉田贞子为妾[11]。当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被免职时,他也愤而辞职,曾说:“现在中国只有两个好人,一个是蔡元培先生,一个是我。因为蔡先生点了翰林之后不肯做官,就跑去革命,到现在还是革命。我呢?自从跟张文襄(註:即张之洞)做了前清的官以后,到现在还是保皇。”但他反对袁世凯的洪憲稱帝。
辜鸿铭主张“一夫一妻多妾制”,最出名的比喻是认为一夫多妻是一把茶壶配几只茶杯。但当时诗人徐志摩结婚时,他的妻子陆小曼曾对他说:“志摩!你不能拿辜先生茶壶的譬喻来作借口,你要知道,你不是我的茶壶,乃是我的牙刷,茶壶可以公用,牙刷是不能公用的!”[12]
辜鸿铭的演讲稿《中华文明的复兴与日本》中有中国历史常识錯誤,如其在论及日本武士道时称“田横在被汉高祖逼降而死后,其下門客便多以自杀来表示对主君的忠诚”,又说“在今日中国,真正继承了中华文明之精华的只有浙江和江苏两个省份。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在蒙古入侵的时候,宋朝皇帝同一帮贵族逃到浙江的杭州”。[13]
辜鸿铭在《中国人的精神》中提出“如今要想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最应关注的问题不是其所建造的或能建造的城市是如何宏伟,建筑是如何华丽,道路是如何通达;不是其所制造或能制造的家具是如何典雅舒适,仪器、工具或者设备是如何巧妙实用;甚至也与其创造的制度、艺术和科学无关:为了评估一个文明的价值,我们应该探求的问题是人性类型,也即这种文明产生了什么类型的男人和女人。事实上,男人和女人——人的类型——是文明的产物,正是它揭示了文明的本质和个性,可以说,揭示了文明的灵魂。”[14]
辜鸿铭对严复翻译《天演论》及林纾翻译《茶花女》批评道“严复译出《天演论》,使国人只知道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而不知道尚有公理存在,而今兵连祸结,民不聊生。自林纾译出《茶花女遗事》,国之青年只知道男欢女爱,沉浸其中,而不知尚有礼义存在”。[15]
慈禧太后过生日,他当众脱口而出的“贺诗”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16]
辜鸿铭博通欧洲诸种语言、會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同希腊文,據说他在英國街頭故意倒拿報紙,有英國人看見,大笑著説:“看這個中國人多笨,報紙都拿倒了,還假裝懂英文。”辜就回嘴説:“你們英文太簡單,拿正著讀,顯不出本事。”然後熟練地倒讀報紙,一口地道的倫敦腔,把英國人都驚獃了。辜鸿铭與外國人見面時,正好在準備供品,叩头祭祖,外国人嘲笑说:「这样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饭菜了吗?」辜鸿铭马上反唇相讥:「你们在先人墓地摆上鲜花,他们就能闻到花的香味了吗?」言辞敏捷的声名很快在欧美驻华人士中传扬开来[16]。
英国作家毛姆来中国,想见辜。招待毛姆的主人就给辜送去一張便條紙,请他来。可是等了好幾天也不见辜来。毛姆後來知道這位主人是以如此不禮貌的方式邀請辜,就自己寫了一封非常謙遜的信交送,詢問是否可去拜訪。兩小時後,辜就回信答應。一进屋,辜就強力表達他對之前那張便條紙邀請的不滿:
當那哲學家進客廳來時,我即迅速表示我對他容許我拜會他的謝意。他指給我一張椅子,幫我倒茶。“你想見我對我是一种奉承,”他回答,“你的國人只和苦力及買辦交易,他們以為每一個中國人如果不是這一种,就一定是那一种。”我想冒險抗議,但我尚未了解他的真意。他把背倚在椅子上,用一种嘲弄的表情望著我。“他們以為若他們已經點頭示意,我們就一定會去。”我知道他仍然對我朋友不合宜的通知感到不滿。我不知道應怎樣回答,喃喃地說了一些恭維話。
——林語堂《信仰之旅》(From Pagan to Christian)第二章 大旅行的開始
袁世凱出身行伍,喜歡強調自己沒學問但是善於實幹。他曾經向德國公使吹噓説:“張中堂(張之洞,是探花出身) 是講學問的;我是不講學問的,我是講辦事的。”袁世凱的幕僚將這件事得意地告訴辜鴻銘。辜鴻銘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媽子倒馬桶,固用不著學問;除倒馬桶外,我不知天下有何事是無學問的人可以辦得好。”[16]後袁世凱死,全國舉哀三天,辜鴻銘却特意请来一个戏班,在家大開堂會,熱鬧了三天。
辜鴻銘在北京大學任教,人稱“辜瘋子”。他總是梳著辮子,走進教室,學生們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聞聽此言,北大學生一片靜默[16]。
據林語堂在其英文小說《京華煙雲》(Moment in Peking,又譯作《瞬息京華》)裡所述,辜鴻銘愛吃外國菜,也愛看外國電影。曾經在戲院裡看到一幕女婦人赴宴的場面說「看看這些外國女人!上半身,有了身體不穿什麼,下半身,身體之外,反拖著衣裙來,上無襖,下無褲!」,因此和在場的外國人士吵了起來。
据傳,曾經和泰戈爾同年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也是中國第一個被諾貝爾文學奬提名的人,但近些年来据学者考证,这极大可能是一个谣传[17]。
“英文文字超越出众,二百年来,未见其右。造词、用字,皆属上乘。总而言之,有辜先生之超越思想,始有其异人之文采。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林语堂[18]
“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识(辫子)的独裁者;就是这种自相矛盾,使辜鸿铭成了现代中国最有趣的人物之一。”——温源宁[19]
现在的人看见辜鸿铭拖着辫子,谈着“尊王大义”,一定以为他是向来顽固的。却不知当初辜鸿铭是最先剪辫子的人;当他壮年时,衙门里拜万寿,他坐着不动。后来人家谈革命了,他才把辫子留起来。辛亥革命时,他的辫子还没有养全,他戴着假发结的辫子,坐着马车乱跑,很出风头。这种心理很可研究。当初他是“立异以为高”,如今竟是“久假而不归”了。——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对辜鸿铭的评价[2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