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舌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软舌螺(Hyoliths)是生活在古生代海洋中的一类已滅絕的神秘小型動物,具有圓錐狀的螺殼。軟舌螺的化石一般只能保存锥壳、口盖和附肢三个部分。外壳为钙质成分,為两侧对称,而非腹足綱軟體動物的螺旋狀。根據形態學的分類,軟舌螺是一类海生有壳的无脊椎动物,但再具體一點的分类众说纷纭:
软舌螺动物门![]() 化石时期:
| |
---|---|
軟舌螺(Hyolithes cerops), 美國爱达荷州,Spence Shale(中寒武世)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亚界: | 真後生動物亞界 Eumetazoa |
演化支: | 副同源异形基因动物 ParaHoxozoa |
演化支: | 两侧对称动物 Bilateria |
演化支: | 腎管動物 Nephrozoa |
演化支: | 原口动物 Protostomia |
演化支: | 螺旋動物 Spiralia |
总门: | 冠輪動物總門 Lophotrochozoa |
演化支: | 触手冠动物 Lophophorata |
演化支: | 泛腕足動物 Brachiozoa |
门: | †软舌螺动物门 Hyolitha Marek, 1963 |
目 | |
|
近期以軟組織化石分析發現軟舌螺具有觸手冠這種進食器官,指出軟舌螺其實應該劃歸於獨立的软舌螺动物门或软舌螺纲(学名:Hyolitha),而且和包含腕足動物門在內的觸手冠動物(Lophophorata)較相近[4]。
形態學
软舌螺身形細小,體長一般在一公分到四公分,殼的橫切面呈三角形或橢圓形,部份物種有環紋或條紋。碳酸鈣質的外殼很大可能是由霰石組成[5]。殼口有口盖保護,還有兩條稱為「海倫體」(helens)的彎彎附肢去支撐身體,以邊緣增生的形式成長[5]。
原状壳具有带横向束微结构的内层和包含纵向束的外层。[5]
软舌螺的附肢稱為「海倫體」(helens),是一對長條狀的結構,在軟舌螺的腹側方向以成對的形式盤繞且逐漸變細[5]。
海倫體的外表為鈣質與有機物質的結合,內裡為富含有機質的中心部分,由片狀方解石質料形成的層狀同心圓構造包圍。當軟舌螺成長時,海倫體的基部亦一同生長,使海倫體的體腔留下一條條的生長線[5]。由於這獨特的生長特性,海倫體最初被Walcott誤以為是獨立的化石個體,並被冠以「海倫螺屬」(Helenia)這個屬名,因為Walcott的太太名為海倫娜,而他的女兒名為海倫。及後當Bruce Runnegar發現原來「海倫螺」其實是軟舌螺身體的一部分時,他仍沿用「海倫」這名稱,成為現時「海倫體」這個稱呼[5]。
分类
人们依据有无口唇将软舌螺纲分成两个目[6]:软舌螺目(Hyolithida)及直管螺目(Orthothecida)。[7]
†軟舌螺綱 Hyolitha Marek, 1963
- 軟舌螺目 Hyolithida Syssoiev, 1957
- 兇猛螺科 Amitidae Syssoiev, 1966
- 窄錐螺科 Angusticornidae Syssoiev, 1968
- 脊螺科 Carinolithidae Marek, 2011
- 科 Crispatellidae Malinky, 2002
- 軟舌螺科 Hyolithidae Nicholson, 1889
- 親本螺科 Parentilitidae Marek,1981
- 科 Slapylitidae Valent, Fatka et Marek, 2017
- 中槽螺科 Sulcavitidae Syssoiev, 1958
- 圖林螺科 Tulenicornidae Missarzhevsky, 1989
- 直管螺目 Orthothecida Marek, 1966
另外,有些分類法將軟舌螺提升至門級,即軟舌螺動物門:[10][11]
†軟舌螺動物門 Hyolitha Marek,1963 (=Hyolithozoes Sysoiev,1976)
- 直管螺綱 Orthothecimorpha Sysoiev,1968
- 圓管螺目 Circothecida Sysoiev,1968
- 圓管螺科 Circothecidae Missarzhevsky,1969
- 橢口螺科 Turcuthecidae Missarzhevsky,1989
- 細刺螺科 Spinulithecidae Sysoiev,1968
- 擬球管螺科 Paragloborilidae Qian et Zhang,1985
- 直管螺目 Orthothecida Marek,1966
- 異管螺科 Allathecidae Missarzhevsky,1969
- 新螺科 Novitatidae Sysoiev,1968
- 纖細螺科 Gracilithecidae Sysoiev,1972
- 直管螺科 Orthothecidae Sysoiev,1958
- 以色梯螺科 Isitithecidae Sysoiev,1968
- 四邊螺科 Tetrathecidae Sysoiev,1968
- 圓管螺目 Circothecida Sysoiev,1968
- 軟舌螺綱 Hyolithimorpha Sysoiev,1968
- 軟舌螺目 Hyolithida Matthew,1899
- 軟舌螺科 Hyolithidae Nicholson,1872
- 中槽螺目 Sulcavitida Qian,1989
- 中槽螺科 Sulcavitidae Sysoiev,1957
- 兇猛螺科 Aimitidae Sysoiev,1966
- 窄錐螺科 Angusticornidae Sysoiev,1968
- 擬柯里螺科 Parakorilithidae Qian,1989
- 梯管螺科 Trapezovitidae Valkov,1975
- 線帶螺科 Linevitidae Qian,1989
- 顯赫螺科 Notabilitidae Sysdiev,1968
- 泡克西螺科 Pauxillitidae Marek,1967
- 親本螺科 Parentilitidae Marek,1981
- 心螺科 Cardiolithidae Qian,1995
- 長薯螺科 Gakidae Kruse,2002[12]
- 軟舌螺目 Hyolithida Matthew,1899
生态

软舌螺可能是底栖生物,會使用其海倫體作為支點、將其殼口固定在海床上。[13]直管螺目物種沒有海倫體,但亦被認為是固著生活的底棲生物。
寒武纪時期软舌螺廣布於全球,化石中没有迹象显示有地区差异,显示出软舌螺生活史中具有很長的浮游幼蟲期,使它們得以廣泛傳播;但在奧陶紀時不同地區的物種型態差異逐漸變得明顯。[14]
演化史
最早的软舌螺壳体化石大约出现在5亿4000万年前的西伯利亚 Purella antiqua Zone的Nemakit-Daldynian阶,其类似物发现于中国Paragloborilus subglobosus–Purella squamulosa Zone的梅树村阶(寒武纪第一个阶)。[15]。软舌螺动物门物種無論在其數量及多樣性都在寒武紀達至巔峰,之後逐步遞減,直到二疊紀末完全滅絕。[2][16]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