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路思·伊瑞葛來(法語:Luce Irigaray;1930年5月3日—;又譯伊希迦黑、伊利加里),比利時出生的法國女性主義者、哲學家、語言學家、精神病理學家、心理語言學家、社會學家。以《另一個女人的內視鏡》(1974)和《此性非一》(1977)等著作聞名。與克莉斯蒂娃、愛蓮·西蘇並肩為法國女性主義代表。[2]
早年就讀於魯汶天主教大學,1954年取得學士學位,1956年取得碩士。[3]1956年至1959年間,於布魯塞爾的一間中學任教。
1960年,伊瑞葛來赴巴黎,於巴黎大學攻讀心理學。1960年代,伊瑞葛來參與了拉岡的研討會。1964年起,伊瑞葛來於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擔任研究職務。1968年取得博士學位。
1970年,於文森大學任教。[4]1974年,因《另一個女人的內視鏡》,失去教職。[4]
1980年代,伊瑞葛來與義大利女性主義者群體往來甚密。[4]1990年代後,重心轉向宗教,省思如何確立兩性皆為主體。[4]
在第一部作品〈另一個女人的內視鏡〉中,伊瑞葛來重新審視西方哲學傳統的「同一」邏輯(a priori of the same)與陽形中心論(phallocentrism),批評了柏拉圖、康德、黑格爾等人。[4] 哲學的主體論只能是從男性觀點出發,而女人在哲學傳統中,扮演男人的「鏡子」,成為男人映照中的她者。[4]伊瑞葛來特別批評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如何誤現(mis-represent)女人形象。在〈精神分析的貧乏〉(Misère de la Psychanalyse, 1977)中,更批評了拉岡、薩福翁。[4]
伊瑞葛來1977年的作品《此性非一》第八章〈市場上的女人〉[1],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出發,主張在男人之間,女人亦同其他商品般是可交易的。伊瑞葛來認為整個社會建立在女人的交易上。女人的交換價值由社會評斷,而其使用價值由其自然品質決定。因此,女人自身可劃分成交換價值與使用價值,但女人只因交換價值而受追求。這套系統創造了三種女人:母親,基於使用價值;處女,基於交換價值;妓女,基於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5]
在《性別與系譜》中,伊瑞葛來將焦點擺到基督宗教。伊瑞葛來認為傳統的基督宗教限制、否定了女性成聖的可能,而重新強調女性的神性,發掘神的母系系譜。[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