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謝翱(1249年—1295年),字皋羽,號晞髮子,晚號宋累,原籍福建路長溪縣(今福建省霞浦縣松城街道萬賢社區,一說為今福安市穆雲鄉咸福村人[1])。
生平
生於南宋末年。元兵南下時,文天祥在劍南州開府,謝翱率鄉兵數百人參加文天祥部隊,任諮議參軍。後因事在文天祥移兵龍巖時,離開了部隊。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義,謝翱悲不能禁,常暗中祭拜[2]。今浙江富春山西臺留有「謝翱哭臺」。入元不仕,漫遊於浙東山水之間。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楊璉真伽挖掘紹興宋故六陵,將高宗、孝宗、光宗、寧宗、理宗、度宗六代帝王的骨骸運回杭州,埋於「鎮南塔」,謝翱與唐鈺、林景熙等人偽裝成乞丐,暗中取回骸骨,葬於蘭亭附近的天童寺北坡。
至元二十三年與吳渭、吳思齊組織「月泉吟社」,其詩多寄寓對宋室淪亡的悲痛。至元二十五年夏,因浙東宋陵換遺骸事,遷居吳渭家中,教授吳渭之子,成立「汐社」。元貞元年(1295年)夏,至杭州,因病客死他鄉。諡樂耕公。
關於籍貫的爭議
謝翱本人晚年在公開場合多自稱「粵人」或含糊其辭,而後其他史書與浙閩通志、州縣地方志則一致認為其為福建人。[3]:29今對謝翱的籍貫,大體有以下兩種說法:
有人從吳子善《謝翱壙志》中載其父謝鑰「十八都穆陽人,隱居不仕,以春秋學為婦翁繆正字烈所器重」推斷謝翱屬福安人,《大清一統志》因其說法;亦有《謝氏宗譜》記載了其在福安一系的家族。[3]:25而黃壽祺等學者則認為其他地方志中載其為「長溪人」的原因為福安曾是長溪的一部分。[4][來源可靠?]
謝翱於1290年結識的方鳳所著的《謝君翱行狀》裡載其為長溪人,《宋史·謝翱傳》等正史均因之。學者亦研究發現福安的《謝氏宗譜》與謝翱家族及身世多有不符之處,如其孫輩活躍在清朝,與謝翱本人的年代差距有四百年多。《福寧府志》雖無對謝翱本人的記載,但詳細載有謝翱的住所在霞浦縣的后街(今屬松城街道),且福安建縣於1245年,早於謝翱的出生四年,在宋尚未滅亡時謝翱明確向方鳳等人表示過自己的籍貫是長溪,故霞浦縣的學者基本上認為謝翱籍貫在霞浦縣。[3]:29-33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