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0/%E6%96%B0%E5%88%8A%E6%A0%A1%E6%AD%A3%E5%8F%A4%E6%9C%AC%E5%A4%A7%E5%AD%97%E9%9F%B3%E9%87%8A%E4%B8%89%E5%9B%BD%E5%BF%97%E9%80%9A%E4%BF%97%E6%BC%94%E4%B9%89_%E6%98%8E%E4%B8%87%E5%8E%86%E5%8D%81%E4%B9%9D%E5%B9%B4%E4%B9%A6%E6%9E%97%E5%91%A8%E6%9B%B0%E6%A0%A1%E5%88%8A%E6%9C%AC_093.jpg/640px-%E6%96%B0%E5%88%8A%E6%A0%A1%E6%AD%A3%E5%8F%A4%E6%9C%AC%E5%A4%A7%E5%AD%97%E9%9F%B3%E9%87%8A%E4%B8%89%E5%9B%BD%E5%BF%97%E9%80%9A%E4%BF%97%E6%BC%94%E4%B9%89_%E6%98%8E%E4%B8%87%E5%8E%86%E5%8D%81%E4%B9%9D%E5%B9%B4%E4%B9%A6%E6%9E%97%E5%91%A8%E6%9B%B0%E6%A0%A1%E5%88%8A%E6%9C%AC_093.jpg)
生平
《三国志》裴注引《江表传》描述蔣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赤壁之战後(建安十四年)[1],曹操知道周瑜年少有美才,而蒋幹的故乡九江郡与周瑜的故乡庐江郡相邻,于是派蔣幹去见周瑜,希望能劝说周瑜离开孙权投奔自己。
周瑜接见蒋幹,说:「子翼你費盡心思,長途跋涉過江前來,是為曹氏做说客嗎?」蔣幹说:「我和你的故鄉同屬一州,大家分開後很久不見,我在遠方聽闻你的大名,因此前来敘舊,順道來看望你高雅的風采,但你卻說我是來當说客,豈不是在猜疑我欺騙你嗎?」周瑜说:「我曲藝虽然比不上夔和师旷,但聽赏你的弦音樂曲,也足以了解你曲中之意了。」
之后周瑜請蔣幹入內一同进食。三日後周瑜邀请蔣幹参观军营,宴饮时还请侍者展示服饰珍玩,并向蔣幹说:「堂堂男子立身处世,遇到了解自己的主公,表面有著君臣的恩義,箇中更連著兄弟般的情誼,不僅聽從自己的意見和计策,還和自己一起共患難同享樂,即使苏秦、张仪再生,郦食其再出現,尚且無言以對,又怎會是你這年輕人可以說得動呢?」
蔣幹只是一直笑著,始终没有说话,回去后向曹操称赞周瑜雅量之高,並非單憑言辞就能離間得到,即是劝其放弃招降的念头。[2]
文學改造
《三國演義》描述赤壁之戰前蔣幹充當曹操之說客,企圖勸說周瑜投降。而當時,不想周瑜正擔心蔡瑁和張允幫助曹軍訓練好水軍,將計就計,擺下「群英會」,誘導蔣盜走假的張、蔡二人的「投降書」,以反間計除去了這二人,蔣幹卻自以為立功。成為笑柄,留下了「蔣幹盜書」這一典故。之后,龐統所獻連環計也是設計誘使蔣幹渡江引薦。民間評書中還有創作,部分三國影視作品也將故事延伸,描述蔣幹在曹操誤殺蔡瑁和張允後難掩立功之喜竊笑,於是在曹操察覺中計後便將蔣幹處死。在元明三国的话本里,蔣幹在黄盖火烧战船后被曹操部将杀死。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