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臺北市 (省轄市)
中華民國時期,於1945年至1967年之省轄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臺北市為中華民國臺灣省1945年至1967年間下轄的省轄市。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日治時期隸屬於臺北州的臺北市改制為隸屬於臺灣省的省轄市,市政府設於建成小學校。臺北市為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臺灣省政府駐地,並身兼臺灣的行政與經濟中心,人口快速上升,於1962年達到《市組織法》中直轄市的設置標準,並於1967年升格為直轄市。
Remove ads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恢復臺灣省建制,省會設於臺北市。11月1日,臺北市從日治時代的州轄市正式改制為省轄市,仍因襲日治時期制度,全市設有61區,轄域則維持不變。
人口
- 以下為1966年臺灣人口普查時的各區戶籍人口資料。
升格院轄市
1967年7月1日臺北市升格為院轄市,並開始討論擴大轄區,當時有以下諸多方案,在與中央、臺北縣多次協商後,最終於1968年7月1日以行政院乙方案為最終結果。
- 方案1
不併入任何鄉鎮。
- 方案2
- 方案3
- 方案4
- 陽明山管理局全域
- 臺北縣: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新店鎮、永和鎮、中和鄉、板橋鎮、新莊鎮、三重市、淡水鎮、三芝鄉、石門鄉、金山鄉、萬里鄉、汐止鎮、深坑鄉、土城鄉、蘆洲鄉、五股鄉、泰山鄉、八里鄉、林口鄉
- 方案5
- 陽明山管理局、臺北縣全域
- 甲方案
- 乙方案
- 陽明山管理局全域
- 臺北縣:內湖鄉、南港鎮、木柵鄉、景美鎮
- 甲方案
- 陽明山管理局全域
- 臺北縣:內湖鄉、淡水鎮
- 乙方案
- 陽明山管理局全域
- 臺北縣:內湖鄉、汐止鎮北側、木柵鄉、景美鎮、淡水鎮、三芝鄉、石門鄉、金山鄉、萬里鄉
歷任市長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