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穆天子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穆天子傳
Remove ads

穆天子傳》,中國先秦古籍,於前3世紀初埋藏於墓塚,西晉時被盜墓者發現。竹簡先後經過荀勗束晳的整理與隸定,形成傳世本《穆天子傳》,內容主要講述周穆王率部下遊歷各地,周行天下,接受各地部族的進貢,並西行會見西王母,互相歌唱贈答;最後返回宗周大會諸侯。有關《穆天子傳》成書及年代,眾說紛紜,有成於西周史官、源出西周而經魏國人改寫、戰國時創作及晉代偽書四種說法;而有關《穆天子傳》的性質,亦有信史、傳奇小說、綜合神話與歷史、巫幻體驗等多種意見。現今所存的古本有《正統道藏》本及天一閣刊本等。

事实速览 穆天子傳, 別名 ...
Remove ads

成書與年代

《穆天子傳》成書過程不詳[1]:140。顧實認為此書是隨周穆王的史官所寫的遊記[2]:4小川琢治日语小川琢治指出此書源自周室古史,部份較平易的文句,或出於魏國史官的改寫[3]:97夏含夷指出,《穆天子傳》的核心文本可以追溯到西周文獻,出土之本約於前300年或稍早抄寫[1]:140、130沙畹認為《穆天子傳》記載的原是秦國趙國的「突厥民族傳說」,或是秦穆公西征凱旋之行的記錄,後人把故事附會於周穆王身上[4]:87。小川琢治反駁沙畹此說,指出實不可信[3]:127李福清認為《穆天子傳》乃一模倣編年史的文學作品,產生於戰國時代,即前五至六世紀,並非出於一手,而是經不同作者逐漸形成的,出之以遊記方式;而周穆王會見西王母的情節,則模倣了民間傳說[2]:4、7-8馬伯樂認為《穆天子傳》原文的成書時間是前五至四世紀[2]:3王孝廉則認為《穆天子傳》如同《列子》俱屬偽書,是魏晉人的偽作[5]:293鹽谷溫也認為此書是偽書[2]:3

Remove ads

出土與流傳

前3世紀初,《穆天子傳》埋藏於位於汲郡魏襄王(前318—前296年在位)墓塚。(一說汲塚並非王墓,而是魏國大夫之墓[1]:104-105。)該墓於279年(咸寧五年)被盜,墓裏竹簡受嚴重破壞,一部份遺簡經搶救後,送抵西晉首都洛陽祕書監荀勗率領文官整理這批竹簡,《穆天子傳》是第一部整理出來的文獻[1]:128,此書原本定名為《周王遊行》,後來荀勗等人考定,方名為《穆天子傳》[3]:130。此書隨即為張華等當時學者所知。元康年間(291—299),束晳佐著作郎,得見《穆天子傳》竹簡,批評荀勗等人原來的整理工作[1]:128、107、105,重新整理隸定。夏含夷認為,自束晳起直到北宋,《穆天子傳》有兩種整理本流傳於世。《穆天子傳》是偽書《列子》的文本來源之一[1]:106-107、114。隋唐正史的《藝文志》或《經籍志》都把此書歸入「起居注」類,視之為周穆王時的實錄。清代學者質疑此書的史實性,《四庫全書》把《穆天子傳》收入「小說家類」[1]:128。宋代以來,《穆天子傳》有所佚失,晁公武指出此書有8514字,今通行本只有6641字[6]:365

Remove ads

內容

《穆天子傳》竹簡脫落、譌奪錯亂之處頗多,往往有文義不通的地方[3]:138,內容混亂,難以通讀[1]:107。《穆天子傳》據稱記載了周穆王的事跡[6]:364,逐日記錄周穆王的言行[3]:96,部份內容在《左傳》、《史記》都提到過,說的是周穆王「遊行之事」。前四卷一氣呵成,記述周穆王西行,與其隨行隊伍浩浩蕩蕩周行天下,隨行的有八駿馬、六名狗,有御車者、武士、士人「七萃之士」。旅程目的在於順天應人,以安天下,祭祀上帝、社稷與祖先,向神靈求取治理天下之方[7]:21-23。周穆王起初對自己的出行略感不安,生怕後世責怪,「七萃之士」加以支持鼓勵,勸服周穆王出行。征途上,周穆王實行狩獵禮儀,遇見各個居於山間、河谷、草原的部落,相互送禮、宴飲和道別。周穆王發現古帝王遺跡,就加以景仰和祭祀。有智之士伯夭獻上有關河流和各地物產的的圖典,勸服周穆王西征探險,並騎馬領路作天子先驅,「以極西土」[7]:24、26。周穆王最終要抵達的目的地,是西王母之邦,他行經萬里而抵達西王母的國度,手執玉器,把絲綢獻給西王母,互相談話和唱歌。唱罷不久,西王母回到山裏,周穆王則登上弇山,刻石記載行跡。回來後天子在宗周之廟大會諸侯,歷數自己遊歷過的山川[7]:28、30-31。旅程來回共643天[4]:85

《穆天子傳》卷五由各種段落組成,不一定是連續的故事[1]:115,主要記述周穆王東征的旅程[7]:22。卷六是由魏襄王墓中發現的《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編纂而成,記述周穆王對盛姬的寵愛[6]:365。盛姬隨天子出狩,遇風寒而死[1]:133,周穆王失去愛妃,痛不欲生[7]:38,為她舉行喪祭;書中詳述埋葬活動[1]:123

詮釋與考證

楊寬把《穆天子傳》視作記載西周史實的「信史」[7]:42小川琢治日语小川琢治也認為此書忠實記錄周室王者與百官的生活狀態,未經秦漢以後儒家的潤色,史料價值甚高[3]:93夏含夷指出,《穆天子傳》書中部份人物真有其人,其名字見諸西周金文,如書中「井利」即金文中的「邢利」,「毛班」即金文中的「毛公班」[1]:129-130,二人都是周穆王朝中重臣,可見此書不盡虛構[1]:133、140。雷米·馬修(Rémi Mathieu)則認為《穆天子傳》是中國史上首部歷史傳奇和史詩[6]:364王銘銘指出,《穆天子傳》綜合神話與歷史,接近於英雄史詩[7]:22、44。小川琢治考證說,書中西王母或為「西苑」國女王,其國在今天山東端的巴里坤,西苑後來西遷,即漢代人所知的大宛[3]:204、204;周穆王西征,隨從的士卒約有數千人,此行目的之一,是向西方部落酋長顯示周室的富強,加以懾服;另一動機是在途中狩獵,練習武藝[3]:232、228-229沙畹認為「西王母」是民族名或國君稱號,並非女性[4]:85。王銘銘指出,書中最突出之處,是來目東方的天子與居於西方的西王母之間的神交,西王母如同值得嚮往的真諦,遠在他方[7]:32。書中所見西王母形象,集《山海經》的神話西王母、《莊子》中的得道真人與崑崙帝都神話的西方仙境傳說這三者整合而成。有學者把書中西王母附會為波斯國王、阿拉伯女王、巴比倫月神等等[5]:292、295

御手洗勝認為,《穆天子傳》中周穆王類似於《莊子》所見那種「火不能熱,水不能溺」的神人,書中所記不是古代歷史地理學的真實反映[5]:300-301王孝廉認為,書中周穆王本身就是個神巫,穆王西上崑崙見西王母的故事,只是「巫幻」神遊之旅,所上的西王母山是理想中的神話天國,不是現實地名,故事也不是歷史紀實的遊記[5]:299、301、303李福清認為,此書尤其是卷六,表現了人世間的榮耀與強盛轉瞬即逝[2]:9

Remove ads

注釋

郭璞注釋《穆天子傳》,引用了《山海經》和《爾雅》等書。1800年(嘉慶五年)洪頤煊校注《穆天子傳》,附有郭璞注。1838年(道光十八年)翟雲升校注《穆天子傳》,題為《覆校穆天子傳》[6]:366-367。清人檀萃亦注疏此書,博引群書,但其曲解原文之處頗多[3]:122。1934年顧實出版《穆天子傳西征講疏》,包括前人注釋及顧實自己的注,另有7幅地圖[6]:366

版本與譯本

《穆天子傳》的重要版本有:一.《正統道藏》本[3]:121;二.明代天一閣刊本,重印收入《四部叢刊》;三.1592年《漢魏叢書》本;四.明代《古今逸史》本;五.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增訂漢魏叢書》本;六.1794年(乾隆五十九年)《漢魏叢書採珍》本[6]:366。譯本方面,1934年鄭德坤發表《穆天子傳》英譯本,1978年雷米·馬修(Rémi Mathieu)發表法譯本,題為Le Mu Tianzi zhuan: traduction annotée, étude critique(《穆天子傳:譯注、考證研究》),巴黎法蘭西學院出版[6]:367[8]:345

參見

参考文献

Loading content...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