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福德學校(英語:Bishop Ford Memorial School)是位於香港黃大仙區東頭村白鶴山山上的一所小學。校園正門前方原址是培民村,現已修建為斜坡。校舍旁邊為美東邨美德樓。山後方是黃大仙區摩士網球場、佛教醫院、永光堂及樂富地鐵站。
相鄰原有一所福德幼稚園,但已在1993年結束。
二次大戰後,大批難民從中國內地湧來香港,東頭村是本港數個較大的指定難民區之一。1951年11月,東頭村發生大火,燒毀6000間木屋。當時的大主教Archbishop Riberi聽到難民的遭遇,立即與主教府及瑪利諾會當時人商討救濟工作。
其後,香港天主教瑪利諾傳教會會長 Fr. William Mulchay(當時稱作監督)與數位神父想到區內孩子的教育問題,準備在東頭村興建一所小學,培育年輕一代。準備就緒後,瑪利諾會之亞爾拔修士(Brother Albert Staubli)[8]設計了聖堂、學校、圖書館組合式建築物。其中史培曼樞機慷慨地捐助建築費用,並以大理石奠基,以紀念剛於1952年2月21日[9][10]在廣東獄中去世的福爾德主教(Bishop Francis Xavier Ford,瑪利諾會於1918年最早來華的四位神父之一)[11][12]。而紐約聖嘉芙蓮醫院的羅拔士修女則請到一位朋友捐建聖堂。
1952年夏季,在當時的教育司署的批准及資助下,福德學校首六個課室得以興建。同年12月12日(聖多瑪節期),由華南瑪利諾會會長 Fr. Thomas Malone 主持奠基儀式。1953年4月1日,福德學校正式啟用,第一位校長為黃卓才先生,當時全校只有14位老師及10班學生。同年9月的新學期,學生增至600多名,分上下午校,王昌雲先生任下午校校長。
1957年,福德校舍擴建另外18個課室,翌年9月擴建工程完成。上下午校共有48班,學生人數達2180多名。
因瑪利諾外方傳教會無力續辦,此校自1975年起改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直接辦學[13]。
2008年3月,此校因收生不足,曾一度被教育局下令「殺校」,並激起家校各方不滿[14]。及後,在舊生會資助下,此校成功於下一個學年自資開辦小一,並於隨後獲准再開辦資助小一,從而續辦至今[13]。
謙恭進德 力學致知
巍巍獅山插天空,溶溶香海波濤湧。
煌煌黌宮誕其中,莘莘學子樂陶融。
齊歌頌福德志堅貞氣如虹,愛人如己為大眾。
齊歌頌福德傳聖教最光榮,天堂福樂永無窮。
(作者 帥立明老師 1960/70 年代) 收聽校歌
該校大致上分為新校舍和舊校舍,舊校舍於1952年啟用,新校舍於2004/05學年啟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