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三国时平原郡般县(今山东德州临邑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頗有才氣,但性情狷狭、頗為驕狂、不能容物。與孔融交好,被孔融推薦去投效曹操。後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去劉表處。後又因對劉表口出惡言,被劉表遣送到黃祖處。黃祖性情急躁,加之禰衡在宴席上言行失態,遂將禰衡绞杀。
建安元年(196年),禰衡北遊到許都。当时许都初建,正是天下名士显贵云集之处。祢衡也写了一封名刺带在身上,但直至字迹都磨掉了也未投奔任何人。有人问他:「為何不結交陈长文(陈群)、司马伯达(司馬朗)呢?」禰衡說:「怎麼要使我去結交這些殺豬卖酒的小兒!」那人再問:「覺得曹公(曹操),荀令君(荀彧),趙蕩寇(趙融[註 1])怎樣?」禰衡仇視曹操,亦怕曹操手下相害而不評論,见荀彧仪表堂堂,赵融大腹便便,就说:「文若可借他的脸给人吊丧(吊丧一般派有姿貌的人去,意为荀彧虚有其表),稚长可让他管理廚房膳食(讽刺赵融爱吃肉)。」又說:「荀彧只是比其他人好,跟真正有才學的人相比根本沒什麼。」这种粗俗無禮的作风使得众人都不喜欢他。[參 1][註 2]
禰衡唯独与孔融和杨修交好,常常称:「除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外,別無人物[註 3]」孔融也欣赏其才华,与小自己20岁的祢衡结为忘年之交,互相称对方为“仲尼不死”、“颜渊复生”[註 4]。建安元年(196年),孔融作《薦禰衡表》向漢獻帝劉協推介他。[參 1]
孔融幾次向曹操推介祢衡,曹操很想見他。禰衡因鄙視曹操而借口有狂疾不見,並對曹操口出狂言。曹操對此頗為不悅,碍于其才名浮世不加杀害,于是任其为鼓史(掌鼓的官吏[註 5]),試圖羞辱禰衡。建安二年(197年)八月的宴會上,各位鼓史都要脫掉原本的穿著換成鼓史服。轮到禰衡了,他击鼓奏《漁陽》,容貌姿態與眾不同,節奏動聽悲壮,聽到的人無不感慨。因為其不換衣服而被下吏呵斥,禰衡就来到曹操面前,脫去衣物,赤裸站着,慢条斯理地换上鼓史服之後,又擊鼓離開,面不改色。曹操大笑說:「孤本想羞辱禰衡,反让禰衡羞辱了孤。」[參 1][註 6]
後孔融因此責備禰衡,並說曹操對其誠意,禰衡同意向曹操賠罪。同年(197年)十月,孔融拜見曹操,說禰衡求見。曹操大喜,等禰衡到很晚。祢衡穿着布单衣、粗布鞋帽来了,坐在曹操營門外,持大杖捶地,大罵曹操。曹操急呼人准备三匹良馬和两个骑兵,對孔融說:「禰衡這個小子,居然敢來上前侮辱!孤殺其如雀鼠,但這個人有虛名,遠近皆知,今日殺了禰衡的話,众人会覺得孤不能容人,不如遣送去劉表處,你覺得怎樣?」孔融無奈。於是曹操命令兩個騎兵扶送祢衡至南陽。[參 1][註 7]
出發之前,眾人於城南为其设宴送行,为了报复禰衡的屢次無禮,彼此说好準備視禰衡如無物來作弄他。後來禰衡到了,众人都坐在席位上,一個也不起來迎接他。禰衡号啕大哭,眾人都問其原因,禰衡說:「我走在尸柩之间,怎能不悲哀?」(我都走在靈柩之間了,怎麼能不悲傷呢?)此舉當場令眾人哭笑不得。[註 2]
因佩服禰衡的才氣名聲,劉表和荆州的士大夫们起初对祢衡以上宾之禮相待,不管是文书还是议论常常由他定夺。一次劉表和眾文人起草奏章,竭尽才思。禰衡当时外出不在,回來见到这份草奏,打开后还没仔细看就扯坏丟在地上。面对驚骇的刘表,禰衡要来纸笔,片刻即写就奏章,文筆和文义相当精妙。劉表很高興,愈加器重他。[參 1][註 8]
然而祢衡后来又侮辱怠慢刘表。劉表感到羞憤,不能容忍,因知道江夏太守黄祖性急,就将祢衡送给他(以借其手杀之[註 9])。(亦有记载称,祢衡是因得罪刘表的近臣而受誣陷,劉表因此逐漸疏遠并驱逐禰衡。[註 10])
禰衡到了黃祖處之後,黄祖待他很好。祢衡为他撰写文书,轻重疏密全都安排得当。黄祖拉着他的手说:“处士[註 11],这正合我的意思,和我心里想说的话一样。”黃祖的長子黃射更是與其相善。有次黃射跟禰衡出遊時,一起讀蔡邕所作的石碑文,黃射愛其文辞,回去后很遗憾当时没能抄录,禰衡說:「我虽然只看了一遍,还是能记住的,唯有石碑破损处的两个字不明。」于是把碑文写了出来。黃射派人去抄下碑文,回来查对,与祢衡写的一模一样,當時的人無不驚嘆佩服。黄射曾大宴宾客,有人向他献上鹦鹉,黃射对祢衡举起酒杯说:“希望先生以鹦鹉作一篇赋,讓賓客们高興。”祢衡提笔便写,中間無更動,文采頗為华美。[參 1]
建安三年(198年),黄祖在蒙衝船上大宴宾客,禰衡舉止怪异,出言不逊,黄祖觉得难堪而呵斥他,禰衡瞪着他罵道:「死老頭說甚麼話!」黃祖大怒,令卒役把他拉出去,准备施以笞刑。禰衡又大罵不止,黃祖氣得叫人绞杀他。黄祖的主簿一向忌恨祢衡,当即就把他杀了。當時黃射聽到消息之後,打著赤腳衝過來相救,可惜來不及,哭著說:「此人有異才,曹操和劉表都不殺他,大人為何殺他?」黃祖說:「此人罵你的父親是死老頭,如何不殺他?」。爾後黄祖对杀祢衡一事感到后悔,便将其加以厚葬。被杀之时,年止26岁。[參 1][註 12]
祢衡的作品在南北朝时已大多散佚。[註 13]《隋书·经籍志》有《祢衡集》2卷,今佚。
现存作品[註 14]:
《鹦鹉赋》。托物言志,为汉赋代表作之一。鹦鹉洲即由此得名。李白在诗中称赞其“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參 9]。
《吊张衡文》。南朝文学评论家刘勰认为其“缛丽而轻清”[參 10]。
仅存一残句:“训夷皓之风。”
祢衡写《鹦鹉赋》时,中间未作任何更改。后用“文无加点”、“文不加点”来形容写文章才思敏捷,一气呵成。《后汉书·祢衡传》:“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參 1]”《<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祢衡讥讽人无能的尖刻之语。一作“饭囊酒瓮”、“酒囊饭袋”、“饭坑酒囊”。《抱朴子·弹祢》:“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住,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甕飯囊耳。[參 3]”《顏氏家訓·誡兵》:“今世士大夫,但不讀書,即稱武夫兒,乃飯囊酒甕也。[參 11]”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在罗贯中《三國演義》中禰衡於〈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中出場,佔據篇幅一半的戲份。故事敘述其於199年受孔融推薦而投奔曹操[註 18]。曹操有介紹很多文臣武將給禰衡聽,禰衡羞辱了所有人。因此張遼非常生氣,欲殺禰衡,受曹操阻止。 禰衡評論這些人的用途如下:[參 15]
為鼓史(演義改寫為鼓吏)的情節与史实基本一致,另有敘述禰衡裸衣罵曹操:「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因此曹操借让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之名,强行派兩騎兵以馬送走禰衡,又让手下文武在东门为其饯行。荀彧交代众人不可起身,祢衡因此骂他们都是死尸,眾人憤怒,想殺死禰衡,受荀彧阻止。
刘表也不喜欢祢衡,但知道曹操欲借其手而杀之,使其背上害贤的骂名,故又将祢衡转送给黄祖,向曹操显示自己有见地。祢衡辱罵黃祖如同是被祭拜的神“雖受祭示,恨無靈驗”。黃祖怒道:“汝視我為土木偶人耶?”而将其斩杀。臨刑之前,祢衡仍大罵不止。劉表听到其死讯后叹息不已,将其安葬於鸚鵡洲邊。曹操聽到後大笑說:「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羅貫中记述後人有詩說禰衡:「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喪首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