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京剧演员(1860-190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汪桂芬(1860年—1908年)[註 1],清末京剧老生演员,名谦,字艳秋,号美仙,又号叔坪、晏亭,小名惠成。晚年信佛,自号德心大师,绰号汪大头、八不见。安徽潜山人。生于北京。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4年9月6日) |
父汪年保(汪年宝)系春台班著名武生。汪桂芬因额广,人称“汪大头”。汪桂芬七岁起入春茂堂拜陈兰笙为师,学老生兼老旦,十四岁起先后入三庆班、四喜班演出,得程长庚、王九龄的教益。十九岁倒嗓后,投樊景泰门下改任场面(即乐队演奏员),为程长庚操琴。对程长庚的唱腔、说白演技耳濡目染,心领神会。程长庚故去后,光绪六年(1880年)汪桂芬嗓音恢复,弃琴改唱,出演老旦,一鸣惊人。于光绪八年(1882年)应聘在“春台班”演出,颇受欢迎,有“长庚再世”之誉。数年后名满京华。唱法宗程而有所改变,与谭鑫培、孫菊仙并称为京剧老生“后三杰”、“新三鼎甲”。
光绪十六年(1890年),汪桂芬到上海,在大观园、天福园等处演唱。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返京,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被选入清廷昇平署。任清朝“内廷供奉”。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9月13日,汪桂芬逝世。曾居住在北京市宣武区大外廊营、迟家胡同(今属永安路),东城区干面胡同。
代表作有《取成都》、《文昭关》、《长亭会》、《战长沙》、《让成都》、《华容道》、《天水关》、《捉放曹》、《龙虎斗》,还有一部分老旦戏,如《打龙袍》、《钓金龟》、《游六殿》等。
汪桂芬嗓音雄劲沉郁,行腔朴实无华,善于运用丹田气和脑后音(即“头腔共鸣”),发音吐字饱满,唱腔激越,善于表达悲愤慷慨的情感。有它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汪派”。汪桂芬能戏很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他在表演艺术上文武兼长的多方面的才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