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尼·狄德罗(法語:Denis Diderot,发音:[dəni did(ə)ʁo];1713年10月5日—1784年7月31日)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和翻译家,百科全书派的代表。他的最大成就是以二十年之功主編《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工艺详解词典》(通常称为《百科全书》)。此书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最高成就之一。
生平
狄德罗出生于法国朗格勒,父亲是一个刀匠。从小接受基督教教育,但没有接受舅父的神甫职务,1729年进入巴黎大学学习,并于1732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半工半读学习,给牧师写讲道词赚钱维生。[1]:46-47
1745年,法國出版商布雷顿准备邀请34歲的狄德羅和数学兼物理学家达朗贝尔將英國百科全書譯成法文。他們接受下來後,卻在翻譯過程中,發現英國的這套百科全書內容支離破碎,觀點陳舊,充滿了令人窒息的宗教思想,於是狄德羅提出由他組織人,編寫一套更好的百科全書。出版商接受了這個建議。狄德羅的計畫得到了伏爾泰、盧梭、霍爾巴赫、愛爾維修等20 多位著名學者的支持。在他們的幫助下,狄德羅把法國最優秀的100 餘位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以及工程師、航海家、軍事專家和醫生組織起來,共同從事這項偉大的事業。由狄德羅任主編,達朗貝爾任副主編。在編輯百科全書的過程中,形成了一個代表第三等級利益,以反對封建專制、天主教會和經院哲學為己任的“百科全書派”。1749年卢梭曾参与为狄德罗《百科全书》音樂和經濟學方面写稿。1772年出版28卷。
哲学上,狄德罗早期受到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影响,是一个自然神论者[1]:47。1746年写的《哲学思想录》中认为感觉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感觉是外部世界作用于感官的结果,观念和思维能力都是由感觉发展而来的,这是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并把认识归结为:从感觉回到思考,又从思考回到感觉。狄德羅一生提倡科學,曾被教會關押三個月,但他毫不畏懼,臨終時說「我死後,隨便人們把我葬在哪裡都行,但是我要宣佈我既不相信聖父,也不相信聖靈,也不相信聖族的其他任何人!」
1749年,他在《盲人书简》中开始摆脱自然神论的影响,认为上帝的存在是虚妄的。也因此在同年被关进监狱[1]:47。
他继承并发展了笛卡尔、洛克和拉·美特利的唯物主义,反对贝克莱和休谟的唯心主义与不可知论。他认为没有超物质或离开肉体的精神和心理,他把人比喻为一架具有感觉和记忆能力的钢琴,嘲笑贝克莱“以为自己是世界上存在的唯一的钢琴,宇宙的全部和谐都发生在它身上”,这真是一架“发疯的钢琴”。
他把个体心理的发展和心理的过程都看作物质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他说:“这些物质因素逐步产生的结果,便是一个迟钝的生物,一个有感觉的生物,一个有思想的生物。”
他除了主編《百科全书》,其他主要著作有《对自然的解释》(1754年)、《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达兰贝尔和狄德罗的谈话》和《生理学基础》,以及一些小说、剧本、评论论文集以及写给很多朋友和同事的才华横溢的书信。
著作目錄
由于审查的关系,狄德罗很多作品在身后才得以发表。
- 《論美德與德性》,英國沙夫茨伯里,Essai sur le mérite et la vertu, by Shaftesbury (1745)
- 《医学通用词典》,英国Robert James(1746-1748)
- 《百科全書:或藝術與科學通用字典》,英国伊弗雷姆·錢伯斯(1750)
- 《哲學沈思》 Pensées philosophiques, essay (1746)
- 《怀疑者漫步》La Promenade du sceptique (1747)
- 《论盲人書信集》Lettre sur les aveugles à l'usage de ceux qui voient (1749)
- 《論聾啞者書信集》Lettre sur les sourds et muets (1751)
- 《对解释自然的思考》Pensées sur l'interprétation de la nature, (1751)
- 《關於<私生子>一劇的談話》 Entretiens sur le Fils naturel (1757)
- 《八卦珠宝》Les bijoux indiscrets, novel (1748)
- 《修女》la religieuse
- 《宿命論雅克和他的主人》Jacques le fataliste
- 私生子 Le Fils naturel (1757)
- 《一家之主》 Le père de famille (1758)
- 《百科全書》L'Encyclopédie, (1750–1765)
参看
参考文献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