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濕地葦鶯(學名:Acrocephalus palustris)是一種歸類於葦鶯科的舊大陸鶯。它在歐洲溫帶和古北界西部地區繁殖,主要於非洲東南部度過冬季。此鳥以將多種其他鳥類的鳴叫聲模仿融入其歌曲中而聞名。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24年8月6日) |
濕地葦鶯在多種潮濕的生態環境中繁殖,但在非洲的冬季,它則主要棲息於乾燥、植被茂密的地區。它在大部分繁殖範圍內非常常見,且在某些地區,其分佈範圍正在擴大。然而,在英國,作為繁殖鳥類,濕地葦鶯已近乎滅絕,儘管其數量下降的原因尚未清楚。[2] 這種以昆蟲為食的鶯類,雖然容易與其幾種近親混淆,但雄性濕地葦鶯模仿其他鳥類的獨特歌聲,讓它顯得別具一格。
濕地葦鶯由德國博物學家約翰·馬托伊斯·貝希斯坦於1798年首次在生物學上作正式描述,其學名為Motacilla s. Sylvia palustris。[3]濕地葦鶯的模式產地位於德國。[4]現時,濕地葦鶯被歸類於葦鶯屬中,此屬由約翰·安德烈亞斯·瑙曼和他的兒子約翰·弗里德里希·瑙曼於1811年引入,該屬包含大約40個物種。[5] 葦鶯屬的屬名Acrocephalus源自古希臘語 akros,意為「最高」,和kephale,意為「頭」。可能諾曼父子誤解akros為「尖頭」。種名palustris則源自拉丁語,意為「沼澤的」。[6]此物種被認為是單型種,沒有顯著的地理變異。[5]
濕地葦鶯是一種中等大小的鶯類,外觀上與其他幾種葦鶯特別相似,例如蘆葦鶯,二者皆會出現在濕地且有相似的繁殖範圍。雄性濕地葦鶯的獨特歌聲對於鑑別非常有用,因為葦鶯屬的其他物種沒有顯著的模仿其他鳥類的特性。濕地葦鶯傾向於避免純蘆葦的生長地,這是蘆葦鶯所偏好的棲息地。[7] 雌雄濕地葦鶯在外觀上相似。偶爾會記錄到與蘆葦鶯和布萊斯葦鶯雜交的情況。[7]
濕地葦鶯最著名的是雄性發出的高度模仿性的歌曲,而雌性也會偶爾發出。每隻雄性濕地葦鶯在其歌曲中融合了多種其他鳥類的模仿聲。最常被模仿的是其他雀形目鳥類,但也被記錄到了其他類型鳥類的叫聲,例如涉禽、犀鳥和鴿。大致上,每一雄性鳥類的鳴唱中,平均結合了約75種不同物種的模仿音,而非洲物種的模仿聲比北半球的來得多。所有學習過程顯然都在夏季進行,此時這些鳥類正在歐洲或亞洲孵化,以及它們在非洲度過的第一個冬天。在隨後的年份裡,即使聽到其他的鳥鳴,也不會再被加入鶯鳥的鳴唱曲目中。[7]雌性鶯鳥可能發出的是簡單的,非模仿性的歌聲,同時也會發出一系列的其他叫聲。
濕地葦鶯在歐洲與西亞的中緯度地區繁殖,其活動範圍自英吉利海峽延伸至東經約70度。它主要棲息於具有大陸性氣候的地區,但也在英國與法國北部繁殖,或曾經繁殖過。它通常是一種低地鳥類,但最高可出現在格魯吉亞海拔3000米處。近年來,其分布範圍已擴展至北端,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斯堪地納維亞與俄羅斯西北部繁殖。[7]在愛爾蘭偶爾能聽到雄性的鳴唱,最近一次記錄是在2017年。
在西歐,濕地葦鶯主要在潮濕或季節性水淹的土壤上的高大草本植物中繁殖,特別是蕁麻、旋果蚊子草、柳葉菜和幼小的柳樹等低矮木本植物。在城市棕地,若植被適合,它也可能在此繁殖,像是柏林,或在耕地中。在它的分布範圍東部,它在有灌木的乾燥山坡和開闊的森林地帶繁殖,同時也在西部常見的潮濕地繁殖。
濕地葦鶯主要在非洲東南部度冬,自南非的開普省至尚比亞與馬拉威北部。它利用一連串植被茂盛的棲息地,從潮濕的灌木叢到密集的灌木叢與林緣,最高海拔可達2400米。濕地葦鶯往往經由中東從歐洲遷徙至非洲,許多鳥類穿越阿拉伯並在蘇丹的紅海海岸登陸。成鳥通常在幼鳥獨立後不久便離開繁殖地,幼鳥則約兩周後隨之而行。在紅海海岸,大多數鳥類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到達,成鳥數量在8月達到巔峰,而幼鳥則在9月達到巔峰。鳥類往往在東北或東非的某處度過大部分秋季,隨後再繼續向南遷徙,於12月或1月抵達越冬地。[7]
春天時,濕地葦鶯在3月或4月離開越冬地。它們的遷徙路線大致上與秋季相似。那些繁殖在東南歐,如黑海沿岸的鳥類,可能在4月下旬抵達該地。在其它地區,大多數鳥類直到5月中旬才抵達。在分布範圍的西部與北部邊緣,如在英國,鳥類通常在5月底或6月初才抵達。
濕地葦鶯通常採一夫一妻制,每年傾向於選擇新伴侶,且不一定會在同一地區連續繁殖兩年。在繁殖季節,牠們展現出領域性,但領域通常組成鬆散的殖民地。在非洲,牠們主要為獨居,並會在某程度上捍衛自己的領域。[7] 究竟所在,濕地葦鶯會建造一個杯狀的巢,主要由樹葉和植物莖構成,通常位於濃密的植被中,高度不固定。每次繁殖,母鳥會產下三到六顆蛋。雄雌雙方都會共同參與飼養雛鳥。[7] 在歐洲大陸,此物種的繁殖季節較為簡短,大約為52至55天。[8]在某些地區,例如保加利亞,濕地葦鶯常遭受布穀鳥的巢寄生現象,即布穀鳥會將自己的蛋放入濕地葦鶯的巢中,由濕地葦鶯代為孵化撫育。[9]
濕地葦鶯主要以昆蟲為食糧,同時也會捕捉一些蜘蛛,甚至攝取少量蝸牛。牠通常會在植被中尋找食物,偶爾也會在地面或空中捕食。在秋季,濕地葦鶯可能會攝取少量的漿果。現階段,對於其在非洲的飲食情況雖無詳細研究,但已知其冬季的覓食方法與其他季節類似。[7]
據全球估計,濕地葦鶯的種群數量正在上升,因此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評定為無危物種。目前此物種的總數量估計約為一千萬至兩千七百萬隻。[10]
在英國,該物種歷來分佈並非廣泛,自1930年代以來,在許多地區已消失無蹤。[7]到1970年代,濕地葦鶯只在烏斯特郡有顯著數量的繁殖記錄,每年約有40至70對鳥類繁殖。[11]到1990年代末,這一族群實際上已經滅絕。[12]自1970年代和1980年代起,東南英格蘭開始形成一個極小的族群。然而,這一族群目前也瀕臨滅絕。[13][14]雖然在英國有許多適合該物種的棲息地,但導致這一族群數量持續下降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確。該物種的生物多樣性行動計劃進一步指出,除了保護已知繁殖地的棲息地,保護鳥類免受偷蛋者和干擾之外,尚不確定還能採取哪些措施來保護該物種。[1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