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澳大利亞陸軍(英語:Australian Army),為澳大利亞的陸上武裝部隊。與皇家澳洲海軍、皇家澳大利亚空军構成澳大利亞的國防力量。
澳洲陸軍 | |
---|---|
存在時期 | 1901年3月1日 –至今 |
國家或地區 | 澳大利亞 |
效忠於 | 查爾斯三世 |
種類 | 陸軍 |
規模 | 30,235 (Regular) 16,900 (Active Reserve) 12,496 (Standby Reserve) |
直屬 | 澳大利亞軍事 |
參與戰役 | 第二次波耳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韓戰 馬來亞緊急狀態 印尼-馬來西亞對抗 越南戰爭 索馬利亞內戰 1999年東帝汶危機 Regional Assistance Mission to Solomon Islands 阿富汗戰爭 伊拉克戰爭 |
指挥官 | |
國防軍總長 | GEN Angus Campbell |
陸軍總長 | LTGEN Richard Burr |
陸軍副總長 | MAJGEN Anthony Rawlins |
部隊司令部司令 | MAJGEN Greg Bilton |
著名指揮官 | FM William Birdwood, 1st Baron Birdwood GEN Sir John Monash GEN Sir Henry Chauvel GEN Sir Brudenell White FM Sir Thomas Blamey 彼得·科斯格羅夫將軍爵士 |
標識 | |
澳洲陸軍軍旗 | |
陸軍徽章 | |
陸軍航空徽章 |
澳大利亞陸軍沿襲自英國陸軍。大致可分成兩個時期發展,分別是1901年-1947年,以澳大利亞公民武裝部隊為主,加上限額的少數正規部隊所組成。到了1947年後,民兵與預備役部隊(CMF)的重要性被逐年提高比例的常規步兵部隊所取代。澳大利亞陸軍在過去歷經的戰爭有第二次波耳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時期的韓戰和越戰,以及近期的反恐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等。澳大利亞陸軍也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最大的一次是在1999年的東帝汶維和行動;以及2004年、印度洋發生地震的亞齊省,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的人道協助行動。
澳大利亞陸軍有正規軍29,633名、預備部隊20,123名[1]。
編制上,陸軍下轄2個師(Division。可分為指揮師與守備師)、2個旅(brigade。航空旅與勤務支援旅)及一些直屬團、營、連混合勤務支援單位。另外,有一個特種作戰司令部與陸軍師等級相同。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