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灣(英語:Repulse Bay)是香港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南部,深水灣以南、中灣及南灣以北,灣內的淺水灣泳灘(英文:Repulse Bay Beach)是著名的游泳海灘。由於景緻優美和環境翠綠清幽,因此建有不少豪宅,為富豪集中地。
地名的來源
海灘呈彎月形,灘床寬闊,亦吸引遊人欣賞怡人風光。至於淺水灣的英文地名Repulse Bay來源眾說紛紜,但多數都沒有確切證據。最常見說法是其取名自1850年代曾駐守香港(甚至有說停泊在淺水灣內)的英國皇家海軍反擊號(HMS Repulse)風帆戰列艦[1],不過這艘反擊號在1855年下水不夠一年[2],還沒駐守香港之前便已改名為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號(HMS Victor Emmanuel)[3]。淺水灣先有中文名,到了1845年歌連臣繪製地圖時,淺水灣不再只有中文原名,而是取了一個新的名稱Repulse Bay,英國皇家海軍自16世紀起便經常有軍艦被命名爲Repulse,即是反擊的意思。亦有觀點認爲是駐港英軍根據香港島的防衛部署而將該海灣名爲Repulse,因爲該海灣接近香港島南面海岸的中央,若果香港島北岸的防衛失手,陸軍可從黃泥涌峽繞了過山嶺,到達南部最近的深水灣,再轉到淺水灣,並以此海灣作退守的據點,與駐防於赤柱的海軍部隊會合,作反攻的佈局[4]。
無論如何,雖然Repulse Bay一名早於1845年已出現在英國測量師湯馬斯·伯納德·歌連臣上尉繪製的英國官方地圖裡,但由於海軍指揮官愛德華·卑路乍於1841年繪製香港島地圖時,將淺水灣誤植為舂坎灣(Chonghom Bay)[5] ,故英國海軍部直至20世紀前一直都誤稱為舂坎灣。在香港日佔時期,淺水灣曾被改名為綠濱(日语:綠ヶ濱)。
發展概況
1918年香港大酒店有限公司決定於淺水灣開設別墅式酒店,發展成游泳勝地;同時香港政府也打算開闢該處成為海浴場。政府於是重鋪沙灘、搭建更衣室等[7]。淺水灣酒店最後於1920年落成,為典型英式建築。著名美國作家歐内斯特·海明威和荷里活影星馬龍·白蘭度都曾經入住淺水灣酒店[8]。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隨即入侵香港,淺水灣在日軍登陸香港島後成為英軍主要的防守據點[9],英軍與入侵香港的日軍在淺水灣酒店一帶爆發連場激戰,日軍曾經在淺水灣余園屠殺戰俘[10]。
為吸引泳客,一條來回中環及淺水灣的巴士線(現城巴6號線的前身)應運而生,成為香港最早期的巴士服務之一。淺水灣現時已成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管理的泳灘之一,設有更衣室及淋浴設施,並有救生員值勤。此外泳灘更有沙灘排球場、快餐亭、燒烤區、泳屋及浮台。泳灘呈新月形,沙灘範圍寬大,其中不少沙粒是人工鋪成的。淺水灣雖然在昔日並不算為一個水質優良的泳灘,因此當時的市政局在1988年至1989年花4250萬元進行鋪沙、污水渠重置及興建防沙堤工程。[11] 自1989年開始,大腸桿菌指數大幅下跌,有相當顯著的改善,一直以來都是被環境保護署評級為「良好」的泳灘[12]。
淺水灣酒店已於1989年重建為影灣園購物商場,並保留舊有的建築風格。而泳灘附近建於1970年代中期的鎮海樓公園同時有天后娘娘及觀音像,亦頗具特色。
香港政府在淺水灣沙灘上建有一間具50年歷史、2層高的白色小屋(又稱淺水灣海景大樓),已荒廢14年無人使用。飲食集團會所一號投得有關建築的使用權,將用上層經營餐廳,下層售賣小食,於2014年11月開業。[13]
城市景觀
著名地點
交通
港島巴士 |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淺水灣道沿線為範圍。
參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