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獺(學名:Enhydra lutris)是食肉目動物中最適應海中生活的物種,很少在陸地或冰上覓食,大半的時間都待在水裡,連生產與育幼也都在水中進行。大部分時間裡,海獺不是仰躺著浮在水面上,就是潛入海床覓食。當牠們待在海面時,幾乎一直在整理毛皮,保持它的清潔與防水性。科學家已辨識出三個不同的亞種,分別位於美國加州阿拉斯加俄羅斯等地。各地的海獺族群皆以各自的棲地命名[1]:91。屬名Enhyra源自希臘文En加上hydōr,意為「在水裡面」;種名lutris則源自拉丁文lutra,也是水獺的意思。

事实速览 海獺, 保护状况 ...
海獺
Thumb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鼬科 Mustelidae
属: 海獭属 Enhydra
种:
海獺 E. lutris
二名法
Enhydra lutris
Linnaeus, 1758
Thumb
海獺的分布範圍
关闭

基本資料

出生時身長體重:50-60cm、2-2.5kg

最大身長體重紀錄:雄-1.48m、45kg;雌-1.4m、33kg

壽命:雄-15年;雌-20年

外型特徵

海獺(尤其是阿拉斯加海獺)體型比起同屬鼬科的大部分動物而言都要來得大,其頭部較短而寬闊,吻突較為短鈍。上脣與臉頰相當發達,覆有濃密的硬鬚。後腳掌大而呈鰭狀,有蹼;前掌呈圓形,海獺用它來抓取食物、理毛、與使用各種用來敲開貝殼用的工具。尾長而扁平,呈槳狀。成年雄性在頭部與頸部較雌性粗壯。阿拉斯加海獺體型比加州海獺來得大而粗壯。上、下顎各長有8對牙齒

除了鼻尖與腳掌,海獺全身覆蓋著濃密的毛。牠們有1層緊密、呈暗褐色至紅棕色的下層絨毛,而其針毛(guard hair,用以保護下層細密絨毛的粗長外毛)較疏鬆,呈淺褐色至黃棕色,特別是在臉部與頭部。初生幼獸有淡而呈暗黃色的毛皮,其針毛在數星期後會轉為淺黃色。

分布

海獺分布於北太平洋近岸水域,由日本北部至堪察加半島沿岸,往東經阿留申群島與阿拉斯加灣南岸,沿北美太平洋海岸至下加利福尼亞。加州海獺(E. l. nereis的分布範圍由加州北部往南至下加利福尼亞俄羅斯海獺(E. l. lutris的分布範圍自白令海西部的司令群島,沿勘察加半島東南部海岸至千島群島,最南達日本北海道。另一亞種阿拉斯加海獺(E. l. kenyoni分布範圍由阿留申群島與普里比洛夫群島往東至阿拉斯加半島,以及加拿大卑詩省、美國的華盛頓州奧勒岡州等地的海岸。[1]:91

海獺棲息於多種海岸棲地,其範圍由岸石海底和海岸線至沙或泥質的海底。多生活於水深40公尺以內的範圍,但經常會移動至更深的海域以覓食或進行季節性的移動。

生殖

海獺行一夫多妻制,雄海獺會在雌性與幼獸附近的水域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在1次繁殖季中可能會與數隻雌海獺交配。在交配過程中,雄海獺經常會咬雌海獺的鼻子;性成熟的雌海獺在繁殖季期間鼻子會充血,較老的雌性會有明顯的傷痕。雌海獺終年可生產。在加州,大多數幼獸在12月至隔年2月間生產,而阿拉斯加族群的產期則多半為5至6月。懷孕期約9至10個月,雌性會哺育幼獸約6個月,有時可達一年之久,之後便突然斷奶並遺棄牠們。哺乳期間雌海獺會照常覓食,幼獸約6個星期大時即開始在淺水域學習如何覓食。

食性

海獺一日的攝食量約可達自身體重四分之一,牠們的食物依其地點的物理與生態條件而有所不同。在岩岸地區,海獺會選擇較大型的食物,包含龍蝦海膽、與鮑魚等,以獲取最多的能量;在沙質海岸由於食物較少且較難尋獲,海獺也會取食多種穴居的無脊椎動物,如蛤蜊等小型貝類。在其分布範圍內,海獺通常在水深不超過40公尺的海域覓食,而未成年雄性有時會到較深的水域。海獺以使用工具進食而著名,在海底捕獲蚌殼或龍蝦等獵物後通常會攜帶一塊石頭到海面,將石頭當作砧板來敲開海膽與貝類的硬殼。牠們會把石頭平放在胸腹間,然後用圓圓的前掌抓著獵物敲擊將獵物的殼敲開。[1]:93

現狀

Thumb
蒙特瑞灣水族館裡的海獺。

在1741年商業捕獵開始以前,海獺的分布相當廣泛,估計當時的數量約在15至30萬隻之間。直到1911年由美國、日本、俄羅斯、與英國協議通過國際協定禁止捕捉海獺時,海獺的數量已經減少到只剩下數千隻[1]:91。在大部分區域海獺皆回復良好,但到了1990至2000年間因不明原因而造成數個族群的數量減少。至1990年代早期,阿拉斯加族群的數量估計約有10,000隻,但在1990年代中、晚期於阿留申群島一帶急劇地減少,確實原因仍不明,部分科學家認為可能是虎鯨捕食的結果。加州族群數量也在下降中,1995年估計約2,377隻,至2000年剩約1,700隻,在美國瀕臨絕種動物條例(U.S. Endangered Species Act)中被列為「受威脅種」,而在1977年的海洋哺乳類保護條例(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中列為「枯竭種」。牠們的危機在於本身為小族群,加上受到漁網與加州中部海岸的原油外洩汙染等威脅。在1980年代於加州南部曾有重建加州海獺族群的計畫,但復育後野放的海獺不是回到中部加州的原居地,就是死於人為因素或失蹤。同一時間,在1990年代早期於聖米高島建立了小型的自然棲地,至1990年代晚期已有部分數量沿加州海岸往南移動至康塞普申角。

參考書目

  • Pieter A. Folken, Randall R. Reeves, etc. / illustrated by Pieter A. Folkens, 《Guide to MARINE MAMMALS of the World》,Alfred A. Knopf, 2002: p42-45. ISBN 0-375-41141-0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