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條,是流行于大中華地区的一种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面食,口感松脆有韧劲,是中国传统的早点之一。

事实速览 汉语名称, 繁体字 ...
油条
Thumb
油条
汉语名称
繁体字 油條
简化字 油条
汉语别称
汉语油炸鬼 / 油炸粿
越南语名称
越南语 quẩy
喃字
关闭

名称

Thumb
油条和鱼粥

粵語地區稱油炸餜油炸粿炸麵油炸鬼閩語地區称油炸粿安徽餜子天津棒槌餜子山西麻叶東北地區稱大果子,胶东面鱼,古称餢𩜶[1]。傳日本唐果子「餢飳」音與餢𩜶同,應為相同食品。

另有油炸鬼之名的来历传说:中國南宋時期,秦檜殺害抗將領岳飛。相传都城臨安西湖一所燒餅鋪內一位叫王小二的伙计收到此消息後深感不忿,遂把秦檜和其妻王氏的樣子捏製到麵餅上,並把兩塊樣子不同的麵餅背靠背粘著並放在滾鍋裏炸,邊炸邊大叫:「大家快看『油炸檜』啦!」吸引到不少人上前湊熱鬧和購食。『油炸檜』很快傳遍臨安城,王小二的顧客越來越多,造『油炸檜』也就越來越忙,後來把製作過程簡化,直接把兩條麵餅面靠面粘著並放在滾鍋裏炸,成為現今常見的油炸鬼[2],但這傳說並不可信,除了粵語地區之外也沒有其他地方稱油條為油炸鬼,連所謂源頭之浙江也沒有,實際上粵語油炸鬼應由閩語油炸粿的發音以粵語同音字代替之結果,閩語之「粿」字發音和粵語之「鬼」字相似,正如粿條粵語稱為貴刁,正是閩音以粵語同音字代替之結果。

油条的成份

油条之会所以膨松中空,主要由于添加的膨松剂,膨松剂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的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碳)将柔韧的面团胀开。

传统上油条中使用的膨松剂有两类:北方油条通常用明矾纯碱;广式油条通常用臭粉(碳酸氢铵)。前者虽然口感好,但是会在油条中残留一定的,长期食用或攝食過量可能会导致慢性铝中毒,傷害神經系統,造成智力退化、大脑反应变慢[3][4]。使用碳酸氢铵虽然不会产生有害物残留,却会在炸制时放出对人体有害的氨气。所以,现在一些大型的早餐店和方便食品厂商开始转而使用酒石酸氢钾等无铝膨松剂来代替明矾。

油條的各種吃法

Thumb
燒餅油條配豆漿。
  • 上海,油条和大饼豆浆粢饭团并称上海传统早餐的“四大天王”或“四大金剛”。江浙地区人尤其喜欢用糯米饭卷油条加配料而製成的粢飯,或者用咸烧饼夹着油条食用[5],并配上咸豆浆[6]
  • 台灣,油條通常夾入燒餅或切段裹入飯糰裡,或搭配杏仁茶豆漿豆花當早餐吃,油條加入裡做為配料是台南和廣東粥、鹹豆漿不可少的配料,也是台南牛肉湯不可少配料。
  • 杭州有一小吃「葱包桧」,是用薄饼卷油条和葱段,在平底锅上压扁并烤制而成。食用时涂抹上甜面酱或辣椒酱。
  • 福建流行用將油條撕成一小塊然後丟進鼎邊抆當中然後攪拌著食用,或者把油條當配菜食用,主食吃鼎邊抆。
  • 廣東香港流行用腸粉捲著油條製成炸兩,淋上醬油食用,可隨意再加上辣椒醬甜醬,也會直接拌作早餐的吃法。粵菜砵仔焗魚腸,以瓦砵把油條和雞蛋魚腸焗熟食用。
  • 河南,人們喜歡以新炸好的油條配合糊辣湯豆腐腦等作為早餐。
  • 天津流行使用煎饼卷油条制成的小吃煎饼馃子
  • 川渝也流行粢饭团作为早餐。
  • 馬來西亞,油條是人們吃肉骨茶時不可缺少的配料之一,普遍的吃法是把油條撕細後放進肉骨茶內吸滿湯汁後食用。每当吃粥时,也时常看到油条是配料之一,还有油条配红豆沙和油条配咖啡乌(无奶黑咖啡)。2016年,马来西亚的麦当劳为了响应古早味,推出了油条配套,并称为“Cuba-Cuba Cakoi”(也叫“Cakoi”)配搭麦当劳的鸡粥和热豆奶。随后在麦当劳的官方YouTube上载Cakoi的2部影片和2部预告片:第1部影片的男子说配豆奶和鸡粥好吃,可是另一位男子说配加椰更好吃。而第2部影片中油條配鸡粥的男子还拿着Cakoi配很多料。
  • 越南亦将油条称为“油炸鬼”或“油炸馃”(dầu cháo quẩy / giò cháo quẩy),简称为“鬼”或“馃”(quỷ / quẩy),也是早餐常见的面点,通常搭配越南粉或者粥食用。

相册

其他

腳注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