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沈恪(509年—582年),字子恭,吳興武康人[1][2],南北朝南梁、南陳官員。
沈恪個性深沉,有辦事才能,梁朝新渝侯蕭映為郡將時徵召他為主簿。蕭映搬往北徐州,他也跟隨鎮守;到蕭映遷到廣州,他則兼任府中兵參軍,經常領兵伐黎族。盧子略反梁,他對戰有功,除授中兵參軍。陳霸先和沈恪來自同一郡,感情很好,蕭映去世後,陳霸先南征李賁,差遣妻子依附沈恪回鄉,很快他補任東宮直後,因嶺南功勳除授員外散騎侍郎,詔令他聚集宗族[1][2]。侯景包圍臺城,沈恪率部下入城,依例加右軍將軍。侯景派人在東西堆起兩個土山逼城,城內也堆起土山和應,沈恪擔任東土山主,日夜迎戰,以功封東興縣侯,食邑五百戶,遷員外散騎常侍。建康陷落,沈恪抄小路回到故鄉;陳霸先征討侯景,派人通知他,於是在東邊起兵和應,至侯景被平,他在京口參見陳霸先,同日授都軍副,很快轉任府司馬[3][4]。
陳霸先打算討伐王僧辯,沈恪參與計劃,當時王僧辯的女婿杜龕鎮守吳興,陳霸先就派陳蒨到長城縣建立欄柵防備杜龕,又下令他回到武康縣招兵。王僧辯遭誅殺,杜龕果然差遣副將杜泰率兵在長城攻擊陳蒨。其時沈恪已率領士兵離開武康縣擊敗杜龕的黨羽,不久陳霸先遣派周文育支援長城,周文育到達時杜泰就逃走。陳蒨和周文育進軍離開吳興郡,沈恪的部隊亦到達,屯駐郡南。杜龕獲平定,陳蒨襲擊東揚州刺史張彪,任命沈恪監督吳興郡。太平元年(556年),他除授宣猛將軍、交州刺史,同年遷轉為永嘉太守,但未拜任就下令他再次監督吳興郡。他從吳興入朝,適逢陳霸先準備受禪,於是派中書舍人劉師知帶領他勒兵入宮,好像在別宮保衛梁敬帝。沈恪推門入見陳霸先,叩頭推辭:「沈恪曾經侍奉蕭家,今日不忍看到這樣的事,我願意受死,不會遵奉命令。」陳霸先嘉許他的志向,不再逼他,任用盪主王僧志取代[5][6]。
陳霸先建立南陳,他擔任吳興太守;永定二年(558年)轉到會稽郡任職。當時余孝頃隱謀和應王琳,到臨川出兵攻打周迪,朝廷任用沈恪為壯武將軍,率兵跨過山嶺營救周迪;余孝頃得知他來到就退走。永定三年(559年),遷官使持節、通直散騎常侍、智武將軍、吳州刺史,顺便就任鄱陽郡,很快追還鄱陽郡職,改行會稽郡事;同年改除散騎常侍、忠武將軍、會稽太守。陳蒨繼位為陳文帝,進封他監督會稽、東陽、新安、臨海、永嘉、建安、晉安、新寧、信安九郡諸軍事,依然擔任將軍、太守。天嘉元年(560年),增爵位食邑五百戶,次年(561年)徵召為左衛將軍,不久外任都督郢武巴定四州諸軍事、軍師將軍、郢州刺史;天嘉六年(565年)再徵召為中護軍,改任護軍將軍。光大二年(568年),沈恪轉遷使持節、都督荊武祐三州諸軍事、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唯未就鎮就改為護軍將軍[7][8]。
陳宣帝即位,他獲加散騎常侍、都督廣衡東衡交越成定新合羅愛德宜黃利安石雙等十八州諸軍事、鎮南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他未到嶺南,前廣州刺史歐陽紇就舉兵抵抗,令他不能前進,朝廷派遣司空章昭達督軍討伐歐陽紇,之後歐陽紇平定,沈恪入州。廣州經歷兵荒,房屋遭摧殘破壞,他關心安撫,施行恩惠,當地人民很依靠他。太建四年(572年),他被徵為領軍將軍,調回朝廷後被指就任不及時而被罷免;太建十一年(579年)獲起用出任散騎常侍、衛尉卿,同年又授與他平北將軍、假節,監督南兗州。次年(580年),改授他散騎常侍、翊右將軍,監南徐州,又派電威將軍裴子烈領馬五百匹協助他沿江防守。明年(581年)他再次入朝任職衛尉卿,仍然擔任常侍、將軍,很快又加侍中,遷護軍將軍。陳後主繼位,因病改授散騎常侍、特進、金紫光祿大夫,同年去世,虛歲七十四,贈翊左將軍,朝廷下詔賜他棺材,為他舉哀,提供喪事資金,諡元,兒子沈法興嗣爵[9][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