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舊世界鸚鵡科環頸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头环颈鹦鹉(學名:Barnardius zonarius,英語:Australian Ringneck、Port Lincoln Parrot,台湾作林肯港環頸鸚鵡),又稱林肯港鸚鵡、澳洲環頸鸚鵡、伯納德氏鸚鵡,是鸚形目舊世界鸚鵡科環頸鸚鵡屬下的唯一一種鳥類。[3]該物種分布於除澳洲除東部、北部及塔斯馬尼亞以外的絕大多數地區,是一種常見的鸚鵡。[3]
林肯港環頸鸚鵡 | |
---|---|
一對B. z. barnardi亞種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鹦鹉目 Psittaciformes |
科: | 鹦鹉科 Psittaculidae |
亚科: | 宽尾鹦鹉亚科 Platycercinae |
族: | 宽尾鹦鹉族 Platycercini |
属: | 環頸鸚鵡屬 Barnardius Bonaparte, 1854 |
种: | 林肯港環頸鸚鵡 B. zonarius
|
二名法 | |
Barnardius zonarius | |
亚种 | |
異名 | |
|
該物種由英國動物學家乔治·肖於1805年描述,歸於非洲灰鸚鵡屬下。[3][4]1854年,法國鳥類學家夏爾·呂西安·波拿巴建立了環頸鸚鵡屬,並將Barnardius typicus指定為模式種,該物種即為現今的B. z. barnardi。[5][6]其屬名Barnardius來自於尼古拉斯·艾爾沃德·維格與托馬斯·霍斯菲爾德於1827年命名的Platycercus barnardi,其種小名用以紀念英國動物學家兼當時的直轄殖民地管理代理人愛德華·巴納德。[7]:67[8]種小名zonarius則來自拉丁語「zonarius」,意為「有帶狀物的」。[7]:414
| |||||||||||||||||||||||||||||||||||||||||||||||||||||||||
2023年所建立的支序圖[9] |
目前林肯港環頸鸚鵡下有四個亞種。[3]但這個物種曾經被歸入玫瑰鸚鵡屬,也曾被視作兩個物種,分別是林肯港環頸鸚鵡及「馬利鸚鵡」(學名:Barnardius barnardi),但現在已被合併。[3][10]
林肯港環頸鸚鵡是一種中等體型的綠色鸚鵡,不論亞種皆在後頸處有一道狹窄的黃色領圈,其特徵是展開時長而寬的扇形尾巴。[11]其中東部的亞種頭部顏色為綠色;而中、西部的亞種頭部則以黑色為主。[11]雌雄鳥之間幾乎沒有差別,而幼鳥的顏色較黯淡。[11]其體長33—38公分,體重平均約105—200公克之間。[10]而鳥喙寬平均約14.3公釐、深平均約26.3公釐、嘴峰長平均約22.8公釐;翼長平均約169.2公釐;跗蹠約21.7公釐;尾長約204.4公釐。[12]
牠們主要棲息在開闊的森林、林地、灌木叢和乾旱的荒地上,喜歡成對或小群體活動。[11]林肯港環頸鸚鵡為植食性,多於地面上撿食種子或以挖掘的方式尋找食物。[10][11]其繁殖季約在8月至隔年1月之間,每次產4—7枚卵,19—20天後孵化,約5周後幼鳥可離巢。[10]
雖然這個物種的族群尚未估計,但被稱作是在澳洲小麥田中最常見的鳥類。[13]而其族群趨勢正可能因其適宜的棲息地正在增加而上升中。[13]《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因其相當大的棲地範圍及預期正在上升的族群趨勢,將林肯港環頸鸚鵡列為無危物種。[1][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