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普宁寺,俗称大佛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也是“外八庙”之一。普宁寺现为宗教活动场所。[1]
普宁寺 | |
---|---|
基本信息 | |
国家 | 中国 |
位置 | 河北省承德市 |
坐标 | 41°0′52″N 117°56′46″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鲁派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普宁寺 | |
分类 | 古建筑 |
时代 | 清 |
编号 | 1-115 |
认定时间 | 1961年 |
地圖 | |
普宁寺位于避暑山庄东北的武烈河畔,因寺内有一尊金漆木雕大佛,故亦称“大佛寺”。普宁寺建于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成。清廷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达瓦齐叛乱后,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贵族封爵,乾隆帝仿西藏桑鸢寺(桑耶寺、三摩耶庙)的形制建造普宁寺。[2]乾隆帝建普宁寺是效仿康熙帝解决喀尔喀蒙古问题之后在多伦诺尔建汇宗寺的做法。[1]“普宁寺”意取边疆民族“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之意。[3]
六世班禅从西藏来到热河(今承德)为乾隆帝祝寿时,先到普宁寺礼佛后,再到避暑山庄觐见乾隆帝。清朝内外蒙古佛教领袖章嘉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每来避暑山庄觐见皇帝后,必到普宁寺为喇嘛讲经。寺内还举办法会,组织辩经、跳查玛等宗教活动。普宁寺逐渐成为清朝塞外藏传佛教中心。[4]
1961年,普宁寺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包括普宁寺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遗产。1999年,寺内供奉的金漆木雕大佛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4]2007年,包括普宁寺在内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
1985年6月,经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普宁寺恢复宗教活动,成为承德市唯一住有僧人的寺庙。该寺又被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恢复宗教活动后,该寺先后从内蒙古、青海等地请来数十名喇嘛,并请来由九世班禅参与转世的哈木尔活佛为普宁寺恢复宗教活动后的第一任住持。随后,普宁寺成立了教务委员会。每日按照佛教仪轨举行佛事活动,每年举办1到2次大型法会。[4]
普宁寺东侧是其附属寺院普佑寺,为扎仓(经学院)。
普宁寺建在山坡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有主要建筑29座。[1]建筑风格独特,吸收并融合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寺院建筑格局。[5]以大雄宝殿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汉传佛教“伽蓝七堂”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碑亭、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后半部分为藏传佛教风格的寺庙建筑,是仿西藏桑鸢寺而建的藏式曼陀罗。[6]平面有一条南北中轴线贯穿。主要建筑有:[1]
普宁寺有佛门圣地“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之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动场所。[10]自恢复宗教活动以来,截至2000年代,普宁寺先后举办过大威德怖畏金刚灌顶法会、展佛法会、时轮金刚灌顶大法会、观世音菩萨灌顶大法会等60余次大型法会。普宁寺僧众还出访过日本、菲律宾、香港、台湾等地。[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