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明(梵語:विद्या,羅馬化:vidyā,巴利語:vijjā),佛教術語,意指智慧、知識,其相反詞為無明。在古印度,明有很多個意思:它包括 1.知識、2.智慧之意,也可以用來指某種特別技術、科學知識、學問[1],對於神祕力量的學問也稱為明,如咒語、占星等。
梵文動詞विद्या(vidyā),意為看到,知道。這個單字源自於原始印歐語字根 *weid-,意為看到,或知道。與拉丁文動詞 vidēre(看到,衍生有英文单词video等),或英文動詞wit有相同來源。
在佛教中,明,是指對於四聖諦產生知識之後,獲得的智慧[2]。對於四聖諦的無知,則產生無明。
阿羅漢的三種能力,包括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稱為三明;佛陀擁有三明的究竟能力,在十號中,有明行足(巴利語:Vijjā-caraṇa-sampanno,梵語:vidyā-caraṇa-saṃpanna)一稱,义爲三明六通圆满具足。但因為明這個單字,在古印度中有多種意義,為避免混淆,佛教在提到出世智慧時,通常稱為覺(bodhi)、般若(paññā)或智(jñāna),較少稱為“明”[3]。
在古印度中,所謂的明,除了智慧之外,也包括了許多世間的學問,咒術,星相,醫術,預言等。根據律藏,在明(vidya)之中,有被釋迦牟尼肯定的明,也有被否定的明。被否定的明,被稱為徒勞無益之明(tiracchāna-vijja)。這些徒勞無益之明(tiracchāna-vijja),包括學習咒術、護摩、占星、醫術、政治等等,釋迦牟尼認為這些不是佛教出家眾應該學習的。
在大乘佛教中,鼓勵信徒學習五明,也就是聲明、因明、工巧明、醫方明、內明五種學問。此外,「大明」,也可指如來大光明藏,大光明藏的大明咒能照破所有一切的黑暗,[4][5]。在密宗裏,除了崇拜明王之外,也以誦唸明咒作為口密。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