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香港女子中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22.28518°N 114.19325°E / 22.28518; 114.19325

事实速览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Belilios Public School, 地址 ...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
Belilios Public School
Thumb
Thumb
現時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位於天后廟道校舍
地址 香港香港島東區北角天后廟道51號[1]
类型官立中學
女子中學
英文中學
创办日期1890年
校長王徽女士
校管會主席鄺關秀菁女士
副校长蒲芷茵女士
崔雅蓮女士
何健華先生
性别
学生人数850人
班制中一至中六
班级数目24班
語言英文
校訓登高見博
(英語:Climb High See Wide
学校网址www.bps.hk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Thumb
关闭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英語:Belilios Public School),位於港島北角,是香港兩所官立女子中學其中之一,由英國殖民政府於1890年創辦,成立初期得到英籍猶太裔紳商庇理羅士捐資新校舍建築費用,故以其命名,以資銘念。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為香港第一所由英國殖民政府開辦的女子中學,該校多年來為香港培養了不少名媛、高官及藝人。[2]

歷史

Thumb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位於荷李活道的三層高校舍(1897年)

1890年,英國殖民政府於中環荷李活道16號創立「中央女子書院」,兼收男學生[3]。學生來自不同國籍,如中國、美國、葡萄牙、英國、馬來西亞、印度等地[3]。1893年,英籍猶太裔紳商庇理羅士捐獻2萬5000元予政府,在中環荷李活道及歌賦街交界中央書院原址上興建三層高的新校舍,毗邻一街之隔的皇仁書院荷李活道的新校舍。為表示謝意[3],中央女子書院於1893年以「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來命名新校[4][5]。當時遷校的原因出於要擴校[3],校舍落成之時由時任港督羅便臣主禮[3]。1965年,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從中環搬遷到今日位於北角天后廟道的校舍,並開始採用今日的校訓“登高見博”(Climb high see wide)[6]及新的校歌和校徽[7]

在1958年至1962年間,該校曾取錄來自英皇書院皇仁書院的男生入讀兩年文科預科班[3]。同時,英皇書院亦因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其時沒有開辦理科預科課程而收容來自該校的女生攻讀理科預科班[3]。1965年之前,庇理羅士女子中學舊校舍基於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事破壞受損[3],於是在1945年香港重光末幾,一度借用灣仔羅富國師範專科學校的校舍復課[3],繼而花了18年時間轉為借用官立嘉道理爵士學校(小學部)上課[3]。1960年代初又曾短暫借用筲箕灣官立中學開課[3]

公開考試佳績

庇理羅士女子中學是於歷屆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曾出產「7科5**狀元」(在甲類科目中至少3個選修科及4個核心科獲得5**成績)的40間學校之一。截至2024年,共有1位。[8]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狀元

  • 2017年:施奕昕,當年中學文憑考試總分全港第一,獲「香港中英學術基金會學者聯會」「Hong Kong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Scholars' Association」頒發「莫鳳麟獎學金」「Charles Frankland Moore Award」,於香港大學取得內外全科醫學士。[9] [10]

校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