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帕維爾·拉法羅維奇·別爾蒙特─阿瓦羅夫(俄語:Павел Рафалович Бермон(д)т-Авалов,1877年3月4日 - 1974年1月27日),哥薩克軍官、少將,俄國內戰時的白軍領袖之一,在波羅的海一帶活動,與德國合作。
帕維爾·別爾蒙特出生於俄羅斯帝國第比利斯省首府第比利斯,父親是俄軍的哥薩克軍官,母親則出身於喬治亞貴族阿瓦里什維利家族(Avalishvili),親王米哈伊爾·安東諾維奇·阿瓦里什維利(Mikhail Avalishvili)還成為了他的養父;因此帕維爾的姓氏中添上了養父的姓氏,並將其俄語化為阿瓦羅夫(Avalov)。
阿瓦羅夫少時曾接受音樂教育,後在外貝加爾的哥薩克軍團中擔任樂隊指揮,曾隨軍參加日俄戰爭,並以戰功獲頒聖喬治十字勳章,之後又調往烏蘇里哥薩克;直到1909年時返回聖彼得堡,入聖彼得堡第一槍騎兵團擔任少尉。
在一次大戰期間,阿瓦羅夫被派往第二高加索軍擔任上尉,曾以戰功獲頒聖安娜勳章。俄國革命後,阿瓦羅夫仍在彼得格勒擔任騎兵軍官,但他屬於保皇派,反對臨時政府並抵制布爾什維克。當布爾什維克奪取政權後,阿瓦羅夫避居到烏克蘭的日托米爾,隨後加入了彼得留拉的白軍,協助他防守基輔但兩人的關係不佳,阿瓦羅夫曾遭到逮捕監禁。
當德國軍隊退出東歐時,阿瓦羅夫也隨著他們離開,但隨後又前往波羅的海一帶活動,組織當地的白軍勢力,和由德國志願官兵及日耳曼裔居民組成的自由軍團合作。由於德國在協約國壓力下無法繼續支援自由軍團,自由軍團的指揮官呂迪格·馮·德·戈爾茨將軍遂與阿瓦羅夫合作,稱「西俄羅斯志願軍」,號稱有5萬之眾(其中約有4萬是德意志人);他公開支持沙皇,並自命為當地的領袖,逕自對抗紅軍與游擊隊,也不承認拉脫維亞等國的獨立,甚至公然對立。然而阿瓦羅夫立場親德,與受協約國支持的其他白軍派系,如尤登尼奇關係不佳,行動也不一致,使他在白軍中的聲望不高。
1918至1919年間,由於德國經濟崩盤,而波羅的海三國又陷入共黨游擊隊的威脅,因此便以土地為誘因,招募失業的德國官兵前來協助。但這些德國士兵多半無意支持當地政府,反而傾向於恢復過往波羅的海德意志人在此地的勢力。然而德國方面礙於協約國的反對,只能要求各股志願軍撤離,但僅有極少數的人願意離開,其餘大多都加入了阿瓦羅夫的部隊,包括實力最強的自由軍團,以及利文親王的波罗的海陆军等。西俄羅斯志願軍曾經一度佔領了大半個瑟米加利亞、庫爾蘭與薩莫吉希亞,一度兵臨里加,後在愛沙尼亞與拉脫維亞軍隊的攻擊下敗退。一些軍事史家(例如波蘭將領布瓦克─巴瓦霍維茨)將阿瓦羅夫在波羅的海的行動視為一種冒險家的行為。
在波羅的海三國的反彈下,德國志願軍與協約國部隊在1919年終時大抵撤離,[1]阿瓦羅夫也移居德國,並於1925年在漢堡出版了他的回憶錄,持續抨擊蘇聯政府。由於他的右翼立場,他和德國的保皇黨人有所聯繫,也曾與其他右派武裝集團對抗左派的武裝。然而,德國政府在1936年指控他涉入金融犯罪並將他逮捕,不久被送往義大利,再移居到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當南斯拉夫在1941年爆發政變後,阿瓦羅夫渡海前往美國,由於他曾遭納粹逮捕關押,因而躲過了戰後去納粹化的追究。阿瓦羅夫於1974年在紐約逝世。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