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日本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川端康成(日语:川端 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文學批評家,活躍於大正至昭和年間。川端康成在1960年代,曾8次被推薦諾貝爾文學獎名單[1],1968年成為首位日本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繼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之後第2位獲獎的亞洲作家。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8年10月28日) |
川端康成 | |
---|---|
日文假名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
羅馬拼音 | Kawabata Yasunari |
出生 | 大日本帝国大阪府大阪市北區 | 1899年6月14日
逝世 | 1972年4月16日× 日本神奈川县逗子市小坪 | (72歲)
墓地 | 日本神奈川縣鐮倉市鐮倉靈園 |
職業 | 小说家、文學批評家 |
語言 | 日語 |
國籍 | 日本 |
教育程度 | 文學士(東京帝國大學日本文學系・1924年) |
母校 | 東京帝国大學 |
創作時期 | 1919年 - 1972年 |
體裁 | 小说、短故事、文學批評 |
主題 | 泛靈論、生死輪迴、日本美學傳統、物哀 |
文學運動 | 新感覺派、新興藝術派 |
代表作 | 《伊豆的舞孃》(1926年) 《淺草紅團》(1929-1930年) 《抒情歌》(1932年) 《禽獣》(1933年) 《雪國》(1935年-1948年) 《千羽鶴》(1949年-1952年) 《山音》(1949年-1954年) 《睡中的美女》(1960年-1961年) 《古都》(1961年-1962年) |
獎項 | 文藝懇話會賞(1937年) 菊池寬賞(1944年・1958年) 日本藝術院賞(1952年) 野間文藝賞(1954年) 歌德獎章(1959年)[註 1] 藝術文化勳章(1960年) 文化勳章(1961年) 每日出版文化賞(1962年) 诺贝尔文学奖(1968年) 正三位勲一等旭日大綬章(1972年追贈) |
配偶 | 川端秀子 |
父母 | 川端榮吉(父) |
子女 | 川端政子(養女、表姪女) |
親屬 | 黑田恒太郎(伯父) 黑田秀太郎(舅父) 秋岡義一(姨父) 黑田秀孝(表兄) 西川義方(表姊夫) 山本政喜(親家) 川端香男里(女婿) |
受影響於 | 紫式部、三岛由纪夫、冈本加乃子、詹姆斯·乔伊斯 |
施影響於 |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福永武彦、冈本加乃子、三岛由纪夫 |
川端康成出生於大阪府,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日本文學系。大學時因受菊池寬賞識於文學批評等領域嶄露頭角,之後與橫光利一等人共同創辦了同人誌《文藝時代》。他結合西歐的前衛文學創作出了被稱為新感覺文學的作品,並作為「新感覺派」作家而受到關注。他的作品類型多樣,手法、風格各異,包括詩、抒情文章、神秘主義作品、少女小說等等,因此也被人稱為魔術師[2]。此後,他又創作了諸如在死亡和輪迴中表現「日本之美」的作品,融合了連歌[註 2]和前衛的作品等等。這些作品表現了他對傳統美、魔界等主題的關注[2][3]。他對人性的醜惡與無情,人心的孤獨與絕望理解得十分透徹。他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名著,這些名著奠定了其作為日本文學最高峰的不可動搖的地位[4][5]。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他在獲獎演講中向世界介紹了日本人的生死觀和美學意識[6]。
川端康成生于大阪府大阪市北區此花町(今天神橋附近),祖辈为地方有名的富贵,家道中落后迁于东京,其父亲习医。川端康成两、三岁时父母病故,祖父将他带回大阪府扶养,他唯一的姊姊则寄养在另一亲戚处。由于身体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闭式的,几乎没有与外界的接触;而这种过分的保护没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忧郁、扭曲的性格。川端康成上学后,这种生活有所变化,但不幸又接踵而来:川端康成的祖母、姊姊、祖父相繼过世;这种对于死亡的体验给他留下的恐惧的影响是一生的。孤独的川端康成一边拒绝现实中的热量,一边在文字的世界里绘制着想象中热量,那个时候他开始阅读《源氏物语》——在他的一生中,这本书是另一个重大的影响;评价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语》。中学时,川端康成对于《源氏物語》还仅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体会到的感觉,他开始尝试自己写作。
1915年,一本杂志刊登了他的几首俳句。次年,他在当地的一份报纸《京阪新闻》上发表了几首和歌和杂文。中学毕业后,川端康成前往東京府舊制第一高等學校学习,在那里他接触到世界文学及日本文学中最精辟、最前沿的浪潮。1920年后,川端康成对于写作风格不断探究,短篇《招魂节的一幕》奠定了其在文坛的第一步。1926年,除了其一生唯一一部剧本《疯狂的一页》被拍成电影,川端康成还发表了《伊豆的舞孃》。获得赞誉的川端康成并没有停留不前,其写作风格从新感觉到新心理主义,又到意识流,1931年的《针、玻璃和雾》可以说是其中一个的代表。接下来,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开始出现佛教「空」、「无」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开始写《雪国》连载,3年后出了单行本,获得第三届文艺恳话会奖。1936年,川端康成因为反战而宣布停笔、不写文艺时评类文章,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广泛参加反战活动。1940年,川端康成参与成立日本文学会。1941年,川端康成受关东军邀请访问满洲等地;访问结束后,他自费留在中国,并将妻子一同接到中国,两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编辑了《满洲各民族创作选集》。1944年,川端康成以《故园》等文章获战前日本最后一届菊池宽奖。
1947年,历经13年,《雪国》定稿。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说《千羽鶴》开始连载;1952年,这部小说被改编成歌舞伎。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写作《古都》,同年获得文化勋章。1968年10月17日,川端康成以《雪国》、《千羽鶴》及《古都》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奖项的日本人,也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此奖项的东方人。同年12月10日,他著和服正裝「紋付羽織袴」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领奖。12月12日於瑞典学院发表了《我在美丽的日本》(美しい日本の私)演說,在这篇演講稿中川端康成引用了诸多古典文学诗词,来抒发自己对于日本、日本这个民族的美的体验。1969年4月,川端康成旅行期间,与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被选为美国艺术文艺学会的名誉会员。
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在鼓动政变失败后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但沒見到屍體。川端康成受到很大刺激,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1972年4月16日,即三島由紀夫自殺之後17個月,川端康成在工作室的公寓打開煤氣開關自杀,未留下隻字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
2013年2月19日,川端康成首部在報紙連載的小說《美麗!》於塵封86年後被重新發現,比之前公認為他的最早連載小說《海之火祭》,還早四個月發表。
“ | 昨日始读川端康成的《雪国》,虽未尽毕,然亦不能释手。日人小说确有其风格,而其细致、精确、优美、真切,在我读过的几篇中,十分明显。 | ” |
——曹禺 |
“ | 川端康成是个永恒的旅游者,生于日本的艺术家,被迫对日本文化不断的进行批判,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清理出真正属于自己风土和本能的东西,只有在这方面取得切实成果的人是成功的。 | ” |
——三岛由纪夫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