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奔龍屬(屬名:Orodromeus),又名奔山龍屬,是鳥臀目恐龍的一個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坎潘階)的北美洲,約7670萬年前的蒙大拿州,化石僅發現於雙麥迪遜組。
發現與命名
山奔龍的化石是由Robert Makela發現於蒙大拿州提頓縣,跟慈母龍發現於相同地區。模式種是馬氏山奔龍(O. makelai),是由傑克·霍納(Jack Horner)與大衛·威顯穆沛(David B. Weishampel)在1988年敘述、命名。屬名意為「山的奔跑者」,種名則是以發現化石的Robert Makela為名[1]。
正模標本(編號MOR 294)是一個部分身體骨骼與頭顱骨,發現於雙麥迪遜組(Two Medicine Formation)的下層,地質年代約7500萬年前,相當於白堊紀晚期的坎潘階。副模標本包含:編號MOR 249標本的19個蛋化石與胚胎化石、編號PP 22412標本的後肢化石、編號MOR 331標本的ㄧ個部分身體骨骼、編號MOR 248的頭顱骨與身體骨骼、編號MOR 403標本的腦殼[1]。目前還沒有奔山龍的詳細研究,但過去曾有一篇奔山龍的未發表研究[2]。
敘述
山奔龍是小型、二足、草食性恐龍,可能與懼龍、野牛龍等恐龍共同生存於同一地區。全長估計約2.5公尺[1]。鑑定特徵包含眼瞼骨後端接觸到眶後骨、顴骨有隆起、手腕骨頭沒有癒合、上頜骨與齒骨的牙齒呈三角形[1]。
山奔龍胚胎化石的骨頭、牙齒已發展良好,霍納等人推測山奔龍是早熟性動物;而生存於相同環境的慈母龍,幼體孵化後仍需要長時間的親代養育[1]。
分類
大眾文化
山奔龍出現在探索頻道的《恐龍星球》(Dinosaur Planet)電視節目第三輯,在節目裡牠們以群體方式生活,並且有一群傷齒龍獵食牠們。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