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姜秀鑾(客家话:Giong` Siuˇ-lan;1783年10月—1846年),一名首鑾,臺灣清治時期人物,知名拓墾家,金廣福墾號之首。淡水縣九芎林庄人(今新竹縣芎林鄉),祖籍廣東惠州府陸豐縣客家人,為新竹大隘地區開山之祖,因屢屢受召協防,受封五品軍功職銜。
曾祖父姜朝鳳在清乾隆初年就渡海來台。姜秀鑾生於乾隆四十八年,逝於道光二十六年。
姜秀鑾於乾隆四十八年(1783)10月生於九芎林(今芎林鄉),自小天資聰穎、膽識過人,很得官府賞識,於道光四年(1824)出任九芎林庄總理,奉官差遣,一方面從商開張豐源號,一方面從事土地開墾,到與其弟分家時已家產巨萬。道光十年(1830)蒙台灣鎮總兵劉廷斌賞給頂戴,道光十三年(1833)蒙前臺灣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臺防分府)王衍慶獎賜匾額「義衛鄉閭」四字,因張丙案引起各墾區騷動,奉淡水廳同知李慎彝差遣查辦南北路焚搶各案,蒙李慎彝頒賞「相友相助勤捍禦,爾宅爾田奠身家」對聯,之後李慎彝任命姜秀鑾為義首,率團練壯勇巡察新墾區,巡察期間查獲匪犯5人,欽差大臣福州將軍瑚松額及閩浙總督程祖洛賞給軍功七品職銜。[1] 後又加入南重埔地方的墾務,負責「防番」的工作,其經歷成為官方所重視的地方武裝力量,故在道光十四年(1834)冬奉淡水同知李嗣鄴之命在塹南橫崗頂共建隘樓十五座,雇募隘丁一百六十名,負責沿山一帶的防務。[2]
道光十五年(1835),淡水廳同知李嗣鄴先後諭令粵籍姜秀鑾、閩籍林德修、周邦正合組成「金廣福墾號」進駐北埔,以此為據點組成龐大墾拓組織,俗稱「金廣福大隘」,金廣福公館即為當時之隘墾總部及指揮中心。姜秀鑾為金廣福第一代粵籍墾首。
「防番」和開墾的工作艱困無比,例如:在道光十五年(1835)七月十日隘勇及一般民眾被台灣原住民出草襲擊包圍殺害,死傷八、九十名之多,道光十七年(1837)被馘首四十餘人,說明了其開墾工作之艱難危險,此外又必須籌錢負擔設隘寮、雇用隘丁的費用,非常人所能為。
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英國侵襲北臺,姜秀鑾偕子姜殿邦率團練鄉勇赴雞籠支援作戰,獲賜軍功五品職銜。
憑藉著膽識及硬頸精神,終於克服萬難,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病逝之前將北埔、峨眉、寶山一帶重要的地方(即今人口集中聚落)拓墾完成,享年六十四歲。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