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唐大詔令集》宋神宗熙寧3年(1070年)宋敏求序云,宋仁宗之世,敏求之父宋綬編纂唐代詔令,藏之於家。及綬沒,敏求重加編次,分為13類、130卷。熙寧2年(1069年),敏求知制誥,以封還李定除御史詞頭,落職奉朝請,閒居在家,乃繕寫成編。案《宋史》本傳,唐自武宗之後無實錄,敏求補撰武宗以降六朝實錄共148卷。又曾參與《新唐書》修撰,熟諳唐代史實,因此本書是宋敏求搜集唐代史料的成果之一。
由於所據不同或歷代傳寫脫誤,《唐大詔令集》所錄詔令,與唐人文集、《舊唐書》、《唐會要》、《冊府元龜》、《文苑英華》等相校,往往不無文字出入甚至節略之處,但也有不見於他書而惟存於此的史料[1]。2003年,李希泌據諸書與近代新出土文獻未收錄詔令,編為《唐大詔令集補編》33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門類大致準《唐大詔令集》,以補其遺。
《宋史》藝文志集部總集類:宋綬《唐大詔令》一百三十卷、目錄三卷,與序同。但是元、明以降,僅存抄本。因此清乾隆間修四庫全書時,已缺卷14至24、卷87至98,共23卷,所採諸本皆然,歸於史部詔令奏議類詔令之屬[1]。直到光緒間,張鈞衡據明抄本刊行於適園叢書,始有刻本行世。然而,四庫本於原抄缺漏之處,館臣往往以意填補,至有混入清代公牘用語者;適園叢書本雖據三種明抄本互校,猶拘於清代時諱,凡夷狄、胡虜等語,皆易以邊陲,因此皆非善本[2]。
1959年,商務印書館以鐵琴銅劍樓舊藏顧廣圻校舊抄本(今歸北京圖書館)為底本,參校文津閣四庫全書本、北京圖書館藏翁同龢校本與適園叢書本,斷句排印,並新編總目,以便查閱[2];臺灣鼎文書局亦曾於1978年翻印此本。2008年,中華書局復據商務印書館排印本影印,並將原題商務印書館編輯部撰的出版說明,改為前言,恢復原作者趙守儼名義。商務印書館排印本於舊抄本脫漏衍誤,雖有若干校補,然未及訂正之處仍然不少,有待進一步之讎勘[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