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符号(英語:summation;符號:,讀作:sigma),是欧拉于1755年首先使用的一个数学符号。这个符号是源自于希腊文σογμαρω(增加)的字头,Σ正是σ的大写。

求和指的是將給定的數值相加的過程,又稱為加總。求和符號常用來簡化有多個數值相加的數學表達式

假設有個數值,則這個數值的總和可表示為

用等式來呈現的話就是


舉例來說,若有4個數值:,則這4個數值的總和為:

在數學中,求和是任何類型數字的序列相加,稱為加數或加數;結果是它們的總和或總數。除了數字之外,也可以對其他類型的值求和:函數、向量、矩陣、多項式,以及通常在其上定義了表示為“+”的運算的任何類型的數學物件的元素。

無窮序列的總和稱為級數,它們涉及極限的概念,本條目不予考慮。

顯式序列的總和表示為一連串的加法。例如,[1, 2, 4, 2] 的和記為 1 + 2 + 4 + 2,得到 9,即 1 + 2 + 4 + 2 = 9。因為加法是結合可交換的,所以有不需要括號,無論加法的順序如何,結果都是一樣的。只有一個元素的序列的總和會產生這個元素本身。按照慣例,空序列(沒有元素的序列)的總和結果為 0。

求和方法

  1. 裂項法:利用求出
  2. 錯位相減法:透過兩個求和式的相減化簡求和數列的求和方法。
  3. 倒序求和:對於有對稱中心的函數首尾求和[1][2]
  4. 逐項求導:可從推導出[3]
  5. 阿貝爾變換

含多項式求和公式

以下設p為多項式,

∑ p ( k ) {\displaystyle \sum p(k)}

是對一個多項式求和,自然數方冪和、等幂求和、等差數列求和都屬于對多項式求和。

  • 帕斯卡矩陣形式
    [4]
  • 差分變換形式
    [5]
的例子
  • 三角形數
  • 等差級數
  • 連續正整數平方和:
  • 連續正整數立方和:
  • 正方形數

∑ u k v k x k {\displaystyle \sum u_{k}v_{k}x^{k}}

為多項式,易求高階導數時,有封閉型和式

[6]

∑ p ( k ) q k {\displaystyle \sum p(k)q^{k}}

  • 有限和有封閉型和式
    當p為常數時,是對等比數列求和,當p為一次多項式時,是對差比數列求和。
    [4]
的例子
  • 等比級數,若,則
  • 差比級數

∑ p ( k ) k ! x k {\displaystyle \sum {\frac {p(k)}{k!}}x^{k}}

  • [7]

∑ H k p ( k ) {\displaystyle \sum H_{k}p(k)}

,其中調和數調和級數

組合數求和公式

一阶求和公式

  • [参 1]
  • [参 2]

二阶求和公式

  • [参 3]

范德蒙恒等式與超幾何函數有關係:

三阶求和公式

范德蒙恒等式與廣義超幾何函數有關係:

定積分判斷總和界限

在[a,b]單調遞增時:

在[a,b]單調遞減時:

[8]

求和函数

为例:

syms k n;symsum(k^9,k,1,n)
 In[1]:= Sum[i^9, {i, 1, n}]
 Out[1]:=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