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短冠龍屬名Probrachylophosaurus),是一短冠龍族鴨嘴龍科恐龍,來自白堊紀晚期坎潘階蒙大拿州朱迪斯河組英语Judith River Formation(Judith River Formation)。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種 ...
原短冠龍屬
化石时期:白堊紀晚期,79 Ma
Thumb
頭骨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鸟臀目 Ornithischia
亚目: 鸟脚亚目 Ornithopoda
科: 鴨嘴龍科 Hadrosauridae
亚科: 栉龙亚科 Saurolophinae
族: 短冠龙族 Brachylophosaurini
属: 原短冠龍屬 Probrachylophosaurus
Freedman Fowler & Horner, 2015
模式種
博氏原短冠龍
Probrachylophosaurus bergei

Freedman Fowler & Horner, 2015
关闭

本屬的重要意義在於,牠是介於沒有頭冠的始無冠龍演化成有頭冠的短冠龍之間的過渡物種,展現了鼻骨形態的演變。[1]

發現及命名

Thumb
短冠龍族化石點分布圖,原短冠龍為紅星

1981年和1994年,加州大學古生物博物館英语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useum of Paleontology的馬克·古德溫(Mark Goodwin)在蒙大拿北部的Rudyard附近,最初由岸恭子發現的化石點,挖出了肢骨和脊椎。在一個學校班級發現了更多骨骼之後,2007年和2008年,洛磯山博物館英语Museum of the Rockies的一個團隊將剩下的鴨嘴龍類骨骼含頭骨給包固起來。標本由土地所有者Nolan和Cheryl Fladstol、John和Claire Wendland捐贈給洛磯山博物館。[1]2009年[2]、2010年[3]與2011年[4],這項發現在科學報導上刊載為短冠龍的可能新種。2015年,模式種博氏原短冠龍Probrachylophosaurus bergei)由伊麗莎白·福里曼·福勒(Elizabeth A. Freedman Fowler)和傑克·霍納英语Jack Horner(Jack Horner)正式命名及敘述。屬名以短冠龍的屬名加上拉丁字首pro(之前)來表示牠位於比短冠龍還要下層的地層。種名紀念土地擁有者之一的山姆·博格(Sam Berge),他的朋友們也贊助了研究。[1]原短冠龍是2015年以來於免費開放存取的期刊中發表的18種恐龍之一。[5]

正模標本MOR 2919發現於朱迪斯河組地層,年代為坎潘階,約介於7980萬至7950萬年前之間(誤差小於正負二十萬年)。包含一個成年個體的部分骨骼含頭骨:右前上頜骨、成對上頜骨、左顴骨、部分右淚骨、左鼻骨後部、右鼻骨中部、頭蓋骨由額骨至外枕骨、成對鱗狀骨、成對方骨、下頜的前齒骨、成對齒骨、右上隅骨、十一個頸椎、十一個背椎、二十九個尾椎、十九個人字骨、十九個肋骨、整個骨盆、成對的後肢、第二節及第四節右蹠骨。骨骼被發現關節不連接。[1]

MOR 1097標本是一個亞成體的頭骨碎片,發現於距模式標本1公里處,也被歸入本屬。[1]

敘述

Thumb
鼻冠

原短冠龍是種大型鴨嘴龍科,牠的正模標本是已知體型最大的短冠龍族。[1]因為其體型標本常被暱稱為"Super-Duck"。身長9公尺,體重超過5噸。[6]

Thumb
亞成體標本MOR 940的腦殼

2015年的研究建立了數個鑑別特徵,其中兩個是自衍徵:頭冠成分為磈骨,並完全由鼻骨構成,成年個體的鼻骨位於上顳孔上方不到2公分處;頭冠中線高度加厚,而在尖角三角形剖面上構成額骨後部的過度生長位,後視其上角小於130度。其他特徵構成獨特的特徵組合,但這些特徵本身並不獨特:淚骨後部橫向加寬,如同始無冠龍但不同於短冠龍;顴骨前支上角位於下角水平之後,如同始無冠龍但不同於短冠龍;鱗狀骨彼此在頭骨中線接觸,如同始無冠龍但不同於短冠龍;鼻冠很大,幾乎與短冠龍一樣水平朝後,而不同於始無冠龍。[1]

分類

Thumb
頭部復原圖
Thumb
頸椎和背椎
Thumb
頭骨

敘述者將原短冠龍置於櫛龍亞科的短冠龍族。將原短冠龍的特徵加入兩個早期的系統發生學數據中將使分類位置略有差異:其中一項分析將原短冠龍列為短冠龍的姊妹分類單元,另一項分析則將原短冠龍列於短冠龍+慈母龍演化支的姊妹群;兩種演化樹中始無冠龍都位於最基礎的位置。敘述者根據前者小於後者的頭冠形態,認為始無冠龍是原短冠龍的直系祖先,而原短冠龍則是150萬年後短冠龍的祖先。[1]

以下演化樹取自Albert Prieto-Márquez的研究:[1]

 禽龍類
Iguanodontia 

禽龍
Iguanodon

巴克龍
Bactrosaurus

 鴨嘴龍超科
Hadrosauridae 

鴨嘴龍
Hadrosaurus

 櫛龍科
Saurolophidae 

烏拉嘎龍
Wulagasaurus

冠龍
Corythosaurus

 櫛龍亞科
Saurolophinae 

獨孤龍
Secernosaurus

小貴族龍
Kritosaurus

格里芬龍
Gryposaurus

 短冠龍族
Brachylophosaurini 

始無冠龍
Acristavus

原短冠龍
Probrachylophosaurus

短冠龍
Brachylophosaurus

慈母龍
Maiasaura

愛德蒙托龍
Edmontosaurus

原櫛龍
Prosaurolophus

櫛龍Saurolophus

古生物學

Thumb
MOR 2919的脛骨組織學

敘述論文還發表了左脛骨骨骼結構的組織學研究成果。這個骨頭呈現出十四條生長停滯線(lines of arrested growth,LAGs),可能代表著每年食物攝取量較低的季節。正模標本個體的年齡也因此推估為十四歲。線距表明該個體尚未成長至最大體型,但已接近,代表牠不只是帶有小頭冠的亞成體標本。[1]

這些線還顯示出第五年之後的整體生長率減緩,可能代表著該個體達到性成熟,若真如此原短冠龍的成熟歲數將比慈母龍要早兩年。[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