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凉

十六国之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凉

南凉(公元397年-414年)是东晋五胡十六国时期由鲜卑贵族秃发乌孤建立的政权。因其地处凉州以南[1],所以在《十六国春秋》中被叫做南凉。也因为其王室出自拓跋鲜卑,所以也有学者称这个政权为拓跋凉[2]。南凉共存在18年,历经三代国王。

事实速览 凉, 京城 ...
397年—414年
Thumb
406年时的南凉与其他政权存在情况,这时南凉已达到了其极盛状态
京城 
• 397-399
廉川堡
• 399-402
西平
• 402-406
乐都
• 406-410
姑臧
• 410-414
乐都
国君姓氏禿髮
君主3
• 397-399
禿髮烏孤(開國)
• 400-402
禿髮利鹿孤
• 402-414
禿髮傉檀(亡國)
兴衰
• 397
秃发乌孤據廉川堡稱西平王
• 398
秃发乌孤称武威王
• 399
秃发乌孤迁都乐都,南凉建国
• 404
降附後秦
• 406
進駐姑臧
• 407
秃发傉檀於陽武被赫連勃勃擊敗
• 408
後秦決裂、復稱涼王
• 410
迁都至乐都
• 414
乞伏炽磐攻陷首都乐都,南凉灭亡
前身
继承
後涼
西秦
今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关闭

秃发鲜卑部族原本是拓跋鲜卑的一支,后来可能是因为畜牧资源的争夺而在拓跋匹孤的带领下由塞北[注释 1]迁往河西,与汉、羌等民族共处。在前凉前秦攻灭之后,苻坚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他在鲜卑各部族所居住的河西之地设置了凉州,镇姑臧[注释 2]。但因他过于乐观地看待前秦的国内矛盾,最终导致了后来肥水之战的失败。385年十月,苻坚的原部将吕光夺取了姑臧并自任刺史、护羌校尉,于是包括秃发鲜卑在内的各部落也就臣服于吕光的统治。然而次年,秃发鲜卑就与前凉王室后裔联手发动叛乱反对吕光,但最终被镇压。秃发乌孤成为首领后,努力发展农业,并与其他部落和睦相处,使得秃发部逐渐壮大。后在后凉的内乱中逐渐坐大,成为“武威王”。

秃发乌孤去世后,弟弟秃发利鹿孤继位。他在位期间屡次在战争中战胜混乱的后凉,逐渐成为河西地区最强的国家。同时,他在位期间,南凉开始大力吸收汉族文化,这使得鲜卑人开始逐渐汉化。生活方式开始由游牧转向定居。同时形成以鲜卑人为士兵,汉人为后勤劳动力的双轨制社会。402年春天,利鹿孤病逝。

南凉最后一位国王是秃发傉檀,他在位期间南凉的国力达到鼎盛,但南凉也在他统治期间灭亡。为获得重镇姑臧,他先向强大的后秦表示臣服,又通过骗取后秦国王姚兴的信任,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姑臧。但在占领姑臧后不到一年,南凉就由于内部矛盾的加剧和军事上的不断失利而开始衰落。最终于414年讨伐居住在青海湖一带的鲜卑部族时被复国后的的西秦偷袭都城而亡。

历史

秃发鲜卑的起源

秃发鲜卑是由拓跋鲜卑分出的一支,唐代的《晋书》、北齐魏收的《魏书》均记载秃发乌孤为河西鲜卑人,其祖先秃发匹孤原居塞北,后来迁至河西。他们的活动范围“东至麦田、牵屯,西至湿罗,南至浇河(在青海巴燕县西部)[3],北接大漠”[4][5]。而唐代《元和姓纂》也记载,秃发氏与后魏王室同宗。圣武帝诘汾[注释 3]长子匹孤在神元帝拓跋力微统治时率领部众迁居到河西居住[6]。而所谓“河西”指的是今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也包括青海湟水地区。而秃发部应该是鲜卑诸部中最强大的一支,所以后凉才封其为“河西鲜卑大都统”。而拓跋鲜卑的起源地,在《魏书》中记载为“大鲜卑山”,鲜卑人就住在“幽都”的北部[7]。而”幽都“,则是在“乌洛侯国”的西北部,今大兴安岭山脉之中,那里有鲜卑人先祖凿石而建的庙宇[8]。同样根据《魏书》中对乌洛侯国的记载,“其国西北有完水,东北流合于难水,其地小水皆注于难,东入于海”[9]。完水,即今天的额尔古纳河,难水则是黑龙江[8]。所以该国的位置也就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嫩江一带[8],所以这个庙宇就在这两条河之间。而这座”大鲜卑山“就在这两条河之间的大兴安岭山脉内。1980年,考古学者确定,拓跋鲜卑祖先的原始居住地就在今大兴安岭北部,以阿里河西北方十公里的嘎仙洞周边为中心[10]。而嫩江的西北、额尔古纳河的东南方是室韦的居住地,所以拓跋鲜卑应该也是古代蒙古族的祖先[8]

Thumb
黑龙江诸河流流域图

据《晋书》记载,“秃发”一次的来源是被子的意思,因为匹孤死后,他的儿子禿髮壽闐是在母亲胡掖氏睡觉时产下的,鲜卑语中将被子称为“秃发”,由此得名[11]。而日本学者白鸟库吉在他的《东胡民族考》一书中认为,“秃发”一词来源于蒙古语中的debel,是皮外套的意思[12]

另一种理论认为,“秃发”是“拓跋”的同音异译。据《二十二史考異》之论认为,这其实是因为魏收在写《魏书》的时候有意尊魏贬凉,而后世一直沿用[13]

后凉治下的秃发鲜卑

公元383年,苻坚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后,北方各民族纷纷开始反对前秦的统治,其中氐族吕光建立的后凉即统有河西地区。前秦太安元年(385年),吕光击溃了原前秦的凉州刺史梁熙,然后进入前凉旧都姑臧,自封凉州刺史、护羌校尉[14]。于是河西的各个鲜卑部族纷纷臣服于吕光[15]。但第二年,前凉王室成员张大豫就与秃发鲜卑首领秃发思复犍联手攻陷了后凉的昌松郡[注释 4]并进逼姑臧[16]

386年,张大豫准备在姑臧与吕光决战,但原前秦长水校尉王穆则建议他积蓄实力,但是大豫不听,并自封为抚号将军、凉州牧,改元凤凰,将王穆封为长史。他又派王穆去劝说凉州西部的各郡,于是建康、祁连也起兵响应,合计约有3万之多。四月时,大豫从杨坞进入姑臧城西部屯兵,王穆和思复犍之子奚于屯兵在南部。吕光从城内出击,斩杀奚于及其部属二万余人。大豫及王穆退至西郡[注释 5]。而后又从西郡逃至临洮[17],占据俱城。吕光派遣彭晃徐炅攻破俱城,张大豫还想逃往广武,但被广武人抓获并送往姑臧,被吕光处死[18][注释 6]不久后思复犍去世,秃发乌孤继位。他听从属下的建议,开始休养生息,整修内政,秃发部自此发展起来。

秃发乌孤建国

394年,后凉国王吕光出于羁縻、笼络的目的,派出使节要封乌孤为假节、冠军大将军、河西鲜卑大都统及广武县侯(实际上就是收归臣属),乌孤的大多数部下都反对他屈居人下,只有石真若留认为当时后凉国力正盛,不应与它正面为敌。最终乌孤采纳了石真若留的建议,接受了吕光的封号[19]。第二年,乌孤为拓展自己的势力,发兵攻打青海湖湟水河流域的鲜卑部落,战胜之后派部将石亦干建造了廉川堡作为都城[注释 7]。这也是南凉正式建国前的政治中心。乌孤的入侵使得当地的汉人豪门士族纷纷投入他门下。一年后,吕光自封为天王,改年号为龙飞,并派使臣封乌孤为“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左贤主”。但这时,后凉已经因为开国国王年老,诸子贪婪暴虐,内乱不断而国力衰微,因此乌孤拒绝了使臣,开始了自己的建国行动[20]。一年后,乌孤即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定年号太初。乌孤同时封弟弟秃发利鹿孤为骠骑大将军,秃发傉檀为车骑大将军。又让参军郭韶担任国纪祭酒(史官)。紧接着,为拓展地盘,他攻占了后凉的金城郡[注释 8],吕光派将军窦苟迎战,双方大战于街亭[注释 9],窦苟战败逃回后凉[21][注释 10]。398年,姑臧城内又发生了郭黁之变。郭黁原为后凉散骑常侍,年轻时曾与后来建立西凉李暠交好[22]。他见后凉逐渐衰败,就从姑臧的东苑城发起叛变,吕光命吕纂平叛,后来吕纂击败郭黁,进入姑臧。这时,姑臧以北的休屠城内又有人召集各民族民众响应郭黁,推举原后凉后将军杨轨为盟主。于是杨轨自称“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这时吕纂又再次击败郭黁,迫使他向秃发乌孤求援[23]。乘此机会,乌孤开始谋求湟中各郡[24]。当时,杨轨驻扎在廉川,拥有汉族及其他民族组成的军队万余人。398年,其部将王乞基建议杨轨归附秃发乌孤。杨轨本想顺从,但不料羌人酋长梁饥也谋求吞并杨的部队,于是对杨发兵,迫使其逃亡西海( 青海湖)。接着,梁饥又攻打西平。西平人田玄明逮捕了西平太守,与梁饥对抗,又请求乌孤救援。乌孤在左司马赵振和平西将军浑屯的建议下,先攻克了西平,俘虏羌兵数万,逼迫后凉湟河太守和浇河太守不战而降。在占领了后凉的三个郡后,乌孤改称武威王[24]。399年,乌孤迁至乐都,正式建立了南凉政权。

Thumb
397年时的东晋与各族政权存在情况

秃发利鹿孤时期

乌孤总计在位三年。399年时因为酒后骑马而跌落马下,摔伤了肋骨,而后病情恶化,留下遗言“方难未静,宜立长君”后去世。谥号武王,庙号烈祖[25]。弟弟利鹿孤八月继位。迁都至西平,进一步加强与北凉的联盟以对付后凉。而此时吕光已经病重而退位,不久后病死。呂纂呂弘发动政变,逼迫太子吕绍自杀,吕纂登基,史称后凉灵帝。利鹿孤知道后派遣金树、苏翘率领军队前往昌松郡的漠口驻扎,观察局势变动[26]。400年正月,利鹿孤改元建和,大赦天下。

同年三月,后凉再次发生内乱,先前帮助吕纂夺得王位的吕弘因怀疑吕纂猜忌自己而抢先发动兵变,失败后想要投奔南凉,但在广武郡被太守吕方杀死。至此,后凉的内斗基本结束。不过在吕纂的地位确定后,他为巩固自身地位,转移国内矛盾,先后又发动了两次对南凉的战争,但均告失败。这也使得后凉更加衰弱,而南凉更加强盛。同年五月,后秦灭亡西秦,西秦国王乞伏乾归和儿子乞伏炽磐带领数百名部下投奔南凉,利鹿孤派秃发傉檀以礼相待。因为后秦势力的西进对南凉也是一种威胁,因此对后秦表示臣服[27]。同年九月,后凉广武太守吕方投降后秦,广武郡有三千多户人家投奔南凉。不久,北凉内部也发生内乱。李暠与北凉段业决裂,在敦煌著姓大族的支持下于400年年底建立了西凉。这也削弱了北凉对南凉的威胁。

利鹿孤即位后的第二年,有所谓“祥瑞”降世,于是群臣纷纷进谏劝他称帝,于是他在401年改称河西王,但手下将领𨱎勿仑则认为南凉所在地区未有一人开此先例,如果第一个称帝必会成为众矢之的。于是利鹿孤采纳了他的提议,将来自晋国的汉人专心在各城务农,而鲜卑人专职作战[28]。他还接受了祠部郎中史暠的建议,设立博士祭酒以发展教育[29]

同时,后凉灵帝吕纂被弟弟番禾太守吕超杀死,吕超随后扶持吕光之弟吕宝的儿子吕隆登基,而后后凉又发生了内战。于是利鹿孤在三月时攻击后凉,夺取两千多户人口[30]。同年四月时,北凉发生政变,沮渠蒙逊诬告自己的兄弟沮渠男成谋反,借北凉国王段业之手杀了他[31],然后又因发觉段业已经开始忌惮自己,抢先发动兵变,杀死段业[32]。五月时,沮渠男成的弟弟沮渠富占与部下俱儽也带着手下百姓投奔南凉[33]

402年正月,秃发傉檀攻克后凉的显美(今甘肃武威东南方)[34]。同月,沮渠蒙逊进攻后凉,虽然被打败,但此时姑臧城内发生饥荒,吕隆害怕人心浮动,于是杀死城内平民,使得城内尸体堆积如山[35]。二月时,北凉再次进攻后凉,吕隆向南凉求援。对此,利鹿孤考虑到姑臧的地理优势,最终决定发兵援助后凉。于是利鹿孤派傉檀率领一万人左右前往后凉。不过当他们抵达姑臧时,蒙逊的军队已经撤离了[36]。于是傉檀将凉泽(今甘肃民勤一带)和段冢两地五百余户带回国内[37]。接着,利鹿孤又派遣傉檀攻打与后秦勾结的魏安和焦朗,焦朗投降,傉檀将他治下的百姓迁往乐都[38]。同年三月,利鹿孤去世,葬于西平的东南方,谥号康王,傉檀继位。

秃发傉檀时期

402年,傉檀即位。改元为弘昌,自称凉王,并将首都从西平迁回乐都。同年十月,傉檀又派军队攻击后凉,但仍然接受后秦的封号,向后秦进献牲畜[39][40]。因为他还不愿表露对夺取姑臧的野心。但是在那年年底,当后秦的建节将军王松匆率军协助吕隆守卫姑臧城时,却被傉檀的弟弟秃发文真突袭并俘获,傉檀立即将弟弟问罪,并将松匆送回长安(后秦的首都)[41]。但即使如此,后秦也已经了解到了南凉的野心。

Thumb
403年时的南凉与其他政权

403年,后秦派使者尚书左仆射齐难出使后凉,要求后凉末主吕隆的弟弟吕超前往长安,而吕隆自知国家已无以为继,索性带着一万多户人家在姑臧迎接齐难,将姑臧的统治权交给了后秦。自己则一并前往长安。后凉自此灭亡[42]。后秦军走后,齐难派司马王尚为凉州刺史,配备了三千人给他镇守姑臧,同时也为仓松和番禾两郡分配了太守为长官。

404年,傉檀仍然图谋夺取姑臧,于是去除了自己的年号,罢免了尚书丞郎官,并派参军关尚前往后秦首都长安。在长安,姚兴责问他:“车骑(傉檀)擅自召集兵众建造城池是臣子该做的吗?”而关尚的回答让姚兴相信了秃发氏对自己的忠心[43]。两年后,后秦因连年的战争导致国力衰退,而南凉则加紧了对姑臧的图谋。406年六月,南凉出兵侵略北凉,沮渠蒙逊在氐池(今甘肃民乐)据城固守,于是傉檀将北凉农民的庄稼当作战利品收割,直到北部的赤泉才返回。接着,傉檀又向姚兴送上牲畜以邀功请赏。姚兴便将凉州的五个郡(武威、番禾、西郡、昌松、武兴)交由南凉,而原凉州刺史王尚则要返回长安[44]。但当时的河西地区的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凉州的汉人并不愿秃发氏统治凉州,姚兴也派人阻止王尚返回长安,但为时已晚。同年七月,秃发傉檀入主姑臧。同年八月,傉檀返回乐都,让弟弟兴城侯文真镇守姑臧。此时的南凉虽然名义上臣属于后秦,但出行的规格却与一国之君一样[45]。九月时,南凉又为了对付北凉,而与西凉联合[46]。十一月,南凉迁都至姑臧。

407年,傉檀遣使煽动当时已投奔后秦的乞伏炽磐叛变,结果不但被他拒绝,使者也被斩杀,首级送往长安。八月,南凉再次入侵北凉。这次,傉檀召集了包括汉人和西部各民族的军士五万余人,与沮渠蒙逊激战于均石(今甘肃张掖东部),结果被打得大败。蒙逊又攻陷西郡,西郡太守杨统投降北凉。然后同年十一月,傉檀又与大夏国王赫连勃勃交战于阳武(今甘肃靖远)[47],损失了十余位将领,是为“阳武之败”[48]

傉檀返回姑臧后,国内又因民众不满而发生了“边、梁之乱”,军咨祭酒梁裒、辅国司马边宪等七人谋反,皆为傉檀所杀。史籍对此记载过于简略,详情已不得而知,但南凉自此开始衰败。[49]

408年五月,姚兴眼见南凉在军事上不断失利,就有了吞并之心,于是就派尚书郎韦宗出使南凉。韦宗在南凉为傉檀的才辩所折服,回国后劝姚兴打消这一念头,但姚兴不服,认为以自己的兵力优势自然不往不胜[50]。于是派自己的儿子广平公姚弼、后将军敛成及乞伏乾归率领步兵和骑兵共3万人入侵南凉,齐难率领两万人攻击赫连勃勃。吏部尚书尹昭认为应该先挑起南凉与北凉、西涼之间的矛盾然后坐收渔利,但姚兴不听。

在进攻南凉前,姚兴给傉檀写了一封信,说自己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赫连勃勃向西逃跑,所以才派姚弼去往河西[51]。傉檀没有起疑,于是就没有设防。但在姚弼的军队到达昌松郡时,太守苏霸闭城自守,姚弼劝降不成,于是后秦大军攻陷昌松,杀掉苏霸后向姑臧前进。傉檀出奇兵击败姚弼,后秦军退守西苑。此时,姑臧城中有王钟、宋钟、王娥等人与城外的后秦军勾结,被傉檀抓获。在前军将军伊力延侯的建议下,傉檀杀死城中近五千名内奸,将他们的女眷作为奴隶赏给军队[52]。然后命令各郡县将牲畜放逐到野外吸引后秦军的视线。当后秦敛成纵容手下抢夺,傉檀乘机派秃发俱延敬歸等人出击,击杀后秦七千余人。姚弼见局势不妙,选择固守不出。傉檀见无法攻克西苑,就截断上游水源,结果此时天降大雨。到了七月,姚兴听说了战况后派卫大将军姚显率兵两万前往支援。到了高平(今宁夏固原)时听说姚弼被困,于是加速前往姑臧。在凉风门(姑臧城南门)[53]派五名射手向南凉挑衅,结果皆为材官将军宋益斩杀[54]。姚显见状将这次失利归罪于敛成并派遣使者向傉檀谢罪。其后便撤军返回长安。傉檀也派使者徐宿前往长安谢罪[54]。但在同年十一月,他就恢复了凉王的称号,立夫人折掘王后为王后,儿子秃发虎台为太子,不再使用后秦年号,自设年号嘉平[54]

409年七月,乞伏乾归在部下的簇拥下重建西秦,设年号更始。虽然这时它还无力与南凉争雄,但南凉也没有对它的重现采取任何积极的对策,反而还在不断地与北凉进行战争。同年年底,南凉左将军枯木、驸马督尉胡康掳掠北凉临松郡人口一千多户。作为报复,北凉也对从属南凉的鲜卑部族车盖进行攻击,也抢走数千多户人家而回[注释 11][55]。次年,秃发俱延又率兵攻打北凉,被蒙逊打得大败。由是,傉檀决定亲自领兵5万进攻北凉,尚书左仆射赵晁和太史令景保以天象不吉为由劝阻,但傉檀不听。在景保断言战事必然失败后激怒了傉檀,他将景保锁进囚车带上战场,这样他就能让景保亲眼见证自己的判断没错[56]。而后傉檀与蒙逊三万大军相遇于穷泉,蒙逊决定立即迎战,但诸将认为对方已安营扎寨,不应主动进攻。但蒙逊则认为对方会认为自己已长时间作战,必然士卒乏力,士气低迷,所以反而应该趁对方防御未坚固时一鼓作气将其消灭[注释 12]。而后的战事果然不出所料,傉檀又被蒙逊打得大败,手下各族将士投降者上万。蒙逊遂一路追击至姑臧[57]。姑臧城内平民陷入恐慌,附属于南凉的鲜卑部族垒掘、麦田、车盖皆向蒙逊投降[58]。傉檀于是遣使讲和,蒙逊同意,但要求司隶校尉敬归和傉檀之子秃发他为人质。但当北凉军队行至胡坑时,敬归逃回南凉,秃发他被北凉追兵抓回[59]。同时,南凉右卫将军折掘奇镇占据石驴山(青海西宁北川西北部)发动叛乱[60]。傉檀既惧怕姑臧被北凉攻陷,也怕叛军攻占洪池岭让自己失去退路。于是将首都迁回至乐都,让大司农成公绪留守姑臧。等他一离开,焦谌、王侯就占据姑臧南城叛变,焦谌推举焦朗为大都督、龙骧将军,焦谌为凉州刺史,向北凉投诚[60]。而为平定石驴山的叛乱,傉檀派镇军将军敬归进攻石驴山,结果敬归战败而死。而景保在战场上被蒙逊俘虏,战事结束后被放回国,傉檀将他封为安亭侯。

411年二月,焦朗仍然占据姑臧,沮渠蒙逊攻下姑臧后让弟弟沮渠挐为刺史坐镇姑臧。接着,蒙逊即继续往乐都进军,傉檀派安北将军段苟和左将军云连由番禾偷袭北凉军后方。蒙逊包围乐都后将近一个月都未能攻下,于是就派使者入城谈判,条件是由一位傉檀所宠爱的孩子为人质换取退兵。傉檀表示蒙逊为人背信弃义,不可相信。蒙逊被激怒,于是决定打持久战。傉檀在大臣们的连番劝说下才以秃发安周为质子,北凉于是退兵[61]。而就在同月,吐谷浑树洛干也进攻南凉,傉檀派太子虎台抵挡,被树洛干击败,树洛干遂夺取了浇河地区。[62][63]

傉檀虽然接连在战事上失败,但仍对进攻北凉不死心,他不顾邯川护军孟恺的劝阻,从五个方向进攻北凉的番禾及苕藋,掠夺了五千多户人家[64]。部将屈右劝他应早日返回国内,不能与蒙逊援兵正面迎战。而傉檀却决定听从卫尉伊利延的建议。等到蒙逊追兵赶到,正值风雨交加,昏天暗地,傉檀又被蒙逊打得大败,逃回乐都。蒙逊得秃发染干为人质后离开[64]。同年七月,日益强盛的西秦国王乞伏乾归派乞伏炽磐和中军将军审虔进攻南凉。八月乞伏炽磐从金城渡过黄河,与南凉太子秃发虎台在洪池岭南交战,南凉战败,炽磐掠夺牛马十多万作为战利品回国。412年,炽磐又在白土(今青海循化)攻破三河郡,并以乞伏出累管理此地[65]。六月,西秦发生政变。乞伏乾归被自己侄子乞伏公府杀死,炽磐击败并在嵻㟍南山俘虏了乞伏公府及他的四个儿子,在谭郊以车裂的方式杀了他们。至此,南凉的疆域只剩湟水流域的西平、乐都、湟河、晋兴和广武5个郡了。[65]

到了413年年初,北凉再次率军进入西平郡,掠走牲畜人口。湟河太守秃发文支日益腐化,不务政事,被邯川护军孟恺告知傉檀。傉檀因此训斥文支,于是文支怀恨在心,后来投降北凉[65]。后来,邯川人卫章打算谋杀孟恺,投降西秦。计划败露后孟恺杀死卫章等四十余人。四月,傉檀率军攻打北凉,沮渠蒙逊在乐都附近的若厚坞击败南凉,南凉撤至若凉,又被击败。蒙逊一直攻到乐都,围城两个月未能攻下。这时,秃发文支及护军成宜侯投降向蒙逊投降,蒙逊封文支为镇东大将军、广武太守、振武侯;成宜侯为振威将军及湟川太守,以殿中将军王建为湟河太守。接着,蒙逊继续攻击乐都,直到傉檀以弟弟秃发俱延为人质才退去[66]

414年四月,南凉面临国内饥荒、国外强敌进逼的内忧外患。彼时又恰逢居住在青海湖的乙弗、契汗叛变,于是傉檀打算率军平叛并掠夺牲畜以解国内粮食问题,便率兵七千攻打乙弗。而后虽然成功击败乙弗,夺取牛羊四十多万,但此时西秦乞伏炽磐也已率兵包围了乐都,十天之后乐都便被攻陷。其后秃发虎台与百姓被迁往枹罕。安西将军秃发樊尼从西平逃脱,找到傉檀并告知傉檀乐都的现状。傉檀认为乐都失陷已等于国家灭亡,现在能做的只有向西攻击契汗以赎回家人。于是继续率军向西。途中士卒不断逃跑。傉檀派镇北将军段苟去追捕逃跑的士卒,结果他也一去不回。其余将士见状也纷纷散去,只剩秃发樊尼、秃发纥勃、秃发洛肱及散骑常侍秃发阴利鹿在他身边。傉檀认为樊尼是乌孤之子,宗族的寄托,让他向西投降北凉。纥勃、洛肱也一同前往。而自己已年迈,宁愿死在家人身边。随后让阴利鹿随自己投降了西秦[67]。炽磐遣使者在西平郊区迎接傉檀,以上宾之礼对待,并将傉檀封为骠骑大将军、左南公[68]。但同年年底,炽磐就用毒药杀了他。当时,左右都劝傉檀寻求解药,那样还有一线生机,结果被傉檀拒绝,傉檀死时51岁。太子虎台不久后也被炽磐所杀。

政治

南凉是由氐族政权后凉独立出去的国家,后凉的政治制度对它有直接的影响,而后凉、后秦等国又沿袭了汉魏以来的汉族国家的模式,所以,南凉也是一个基本上汉化了的封建政权。

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晋时,虽据有凉州一带,但史籍未有记载他建立了怎样的政府机构,应该是仍然保留了鲜卑人的习俗,将首领称为”大人“,或译作”部帅“。在秃发乌孤统治时,接受吕光封号,从此有了“将军”、“都督”等封号。不过在397年,他正式建立政权之时,他还是保留了“大单于”的封号,所以南凉的官制中应该还是有游牧民族的构成。不过到了南凉政权的后期,“大单于”的封号再不复见,可见其制度进一步地汉化了。例如在401年与后凉的战争中秃发傉檀俘获了后凉的右仆射杨桓,因佩服他的忠心,还将他封为左司马[69]。不过据《资治通鉴》记载,杨桓是主动投奔南凉的。[70]

官制

根据史籍所载的南凉官职,大致可以分为中央、军事和地方官三类。虽然南凉是一个基本上汉化了的政权,但也未全盘照搬晋朝的制度,而是按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了吸收。例如中央官员虽然有太尉、列卿,但却没有御史台,即主管刑事、司法的部门。南凉的军事官职比较完整,因为国家崇尚武力,经常为抢夺人口而发生战争。在地方官一级,太守之上往往还有王室成员在地方上坐镇,利鹿孤即位后,就让他的叔叔和兄弟镇守各个重要的地区[71]。而且南凉政权吸纳了大量河陇地区的汉人豪族,他们都在各级政府中担任官职。在中央和地方官员中,汉族人占了一半以上。在《晋书》秃发乌孤和秃发傉檀的载记中记录有两批共32名汉人在南凉政府任职[72]。除此之外,南凉的氐族、羌族人也大量进入南凉的中央政府,见于记载的共有三十人[73]。这些人原本大都是后凉的官员或支持者,见后凉日益衰败就转投南凉;而当南凉衰落后,他们又纷纷投向西秦或北凉。

中央官职

更多信息 名称, 有记录的任职者 ...
有史籍记载的官职列表
名称 有记录的任职者 职能
太尉 秃发俱延 最早设置于秦汉时期,掌管全国军事,三公之一。[74]
录尚书事 秃发傉檀,秃发虎台 设于汉武帝时期,“左右曹诸吏分平尚书奏事,知枢要者始领尚书事。”汉和帝时,太尉邓彪为太傅,录尚书事,位在三公之上。此后为常设官职。录有统领之意,录尚书事即独揽大权的官员,魏晋时期多由位高权重的高阶士族担任。[74]
尚书仆射 赵晁(左仆射),郭倖(右仆射) 最早设于秦朝,起初只任命一人为仆射。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将该职位一分为二,不是个常设官职,但不会只任命一人为仆射。[74]
尚书左丞 婆衍仑 汉成帝建始四年(前29年)设置,主要负责皇家祭祀、礼仪规范及官吏的选拔任命[74]
祠部郎中 史暠[29] 祠部最早是晋武帝设置的三十四曹郎之一。后来不断缩编,直至十五个。[74]
中散骑常侍 张融[75] 南凉的中散骑常侍相当于晋朝的中常侍,君主的随从。[76]
散骑常侍 秃发阴利鹿 秦朝时有散骑,后来又设置了中常侍,为皇帝随从。汉代时中常侍常由宦官担任,曹丕黄初初年将两官合并,晋惠帝曾让太监董猛为中常侍。负责规劝君主过失,相当于随身顾问[74]
卫尉 伊利延 在晋朝时,卫尉为列卿之一,主管国家兵器、宫廷防卫、宫廷车辆及锻造冶炼[74]
大司农 成公绪 大司农为列卿之一,管理国家农业、水利和漕运[74]
博士祭酒 田玄冲、赵诞 可能是效仿晋朝的国子祭酒所设,但都是主管教育的官员。[74][29]
国纪祭酒 郭韶 南凉原创官职,史官。[77]
太史令 景保 秦汉时期的太史令是编写史书的官员,曹丕之后这一工作归属著作郎,南凉的太史令负责观察天象,编写历法。[56]
记事监 麹梁明 应该是效仿晋朝“记事督”而设。[74]
军咨祭酒、辅国司马 梁裒、边宪[49] 为傉檀的下属官职,但不是常设。[74]
太府主簿、录记事事 宗敞[78] 太府也称大府,即国库。
参军 郭韶、关尚 东汉末年曹操以丞相身份总揽朝政大权,下属往往用“参丞相军事”为名办事。后来演变成官职名,即军事顾问。南凉亦同。
西曹从事 史暠[注释 13][29] 所谓”从事“是汉朝以来王公及州郡长官们的幕僚,”西曹“应当是由受”西曹掾“的启发而创立,可能是秃发氏王公们的直接下属。
左司马 [70]杨桓、孟祎、赵振 西周创制,在魏晋时期,司马在将军之下,管理综合事务,参与军事谋划。
长史 赵晁 秦朝设立,相当于幕僚长[74]
宾客 杨轨[79] 西汉初期的”商山四皓“为有记录的最早的宾客,为吕后之子刘盈出谋划策,助他最终登基。西晋晋惠帝曾选派五人为太子的宾客,即太子的最高级属官。
关闭

军事官职

自南凉建国肇始,即以秃发部鲜卑人(国人)为军队主力,四处征战以掠夺国家所需人口。因此,南凉的军官们往往都由鲜卑人担任,且手握大权。南凉可考的军事官职共24个(不包括仅被称为”将“的人),曾任职者共24人。而秃发氏成员全部担任过高级军职,汉族仅有八人担任中低阶职位。[80]

更多信息 名称, 有记录的任职者 ...
有史籍记载的官职列表
名称 有记录的任职者
骠骑将军、骠骑大将军 秃发利鹿孤[注释 14]
车骑将军、车骑大将军 秃发傉檀[40]
左将军 枯木、云连
前军将军、后军将军 前军将军伊利延侯、后军将军秃发洛肱
镇军将军 敬归
中军将军 秃发纥勃
右卫将军 折掘奇镇
”四镇“将军 秃发文支、秃发俱延、段苟
”四安“将军 安西将军秃发纥勃、秃发樊尼,安北将军段苟
”四平“将军 平西将军浑屯
护军将军 成宜侯
抚军从事中郎 尉肃
安国将军 𨱎勿仑
凌江将军 郭祖
材官将军 宋益
将军 屈右[64]
驸马都尉 胡康
殿中都尉 张猛
殿中骑将 白路
殿中将军 王建[66]
南中郎将 秃发明德归
纷陁、石真若留、石亦干、苻浑、金树、薛翘、贺连、匹真、尉贤政
关闭

地方官职

南凉的地方一级官员有十二人有所载,其中秃发王族四人,汉族八人。州牧作为地方最高长官往往由秃发氏担任,而以下郡的长官太守、护军一职往往由汉人豪族成员担任。[81]

更多信息 名称, 有记录的任职者 ...
有记录的官职列表
名称 有记录的任职者 职能
司隶校尉 敬归 南凉的司隶校尉可能是效仿魏晋时期的司隶校尉设置,用来视察地方。[74]
秃发利鹿孤、秃发傉檀 仿晋朝官制而设,相当于晋朝的刺史,为“州”的行政长官。如秃发利鹿孤就曾当过凉州牧。[74]
太守、内史 阴训[注释 15]、杨统[注释 16]、苏霸[注释 17]、秃发明德归[注释 18]、吴阴[注释 19]、秃发文支[注释 20]、张兴宗[注释 21]、田玄明[注释 22] 秦灭六国后所设,为“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护军 孟恺[注释 23] 始于曹魏。一种专门设在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军事长官,掌郡、县一方的军事和行政。
刺史 秃发傉檀[注释 24] 为州一级别的行政长官,但南凉只有秃发傉檀曾被后秦姚兴册封过。
关闭

经济与社会

秃发鲜卑迁徙到河西地区时仍然以游牧经济为主,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他们游牧的范围"东至麦田、牵屯,西至湿罗,南至浇河,北接大漠。“这些地方包括了今天甘肃平凉崆峒山靖远县青海巴燕直到阴山山脉[82]。在秃发树机能的反晋起义失败后,部众散居于河西,与汉、羌等民族共存,互相影响并最终汉化。公元四世纪末,当秃发乌孤继承首领之位时,他们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而从利鹿孤采纳𨱎勿仑的谏言之后,让来自晋国的汉人务农,鲜卑人专门对外征战便成了南凉的基本国策。[28]直到后期,南凉军队中才逐渐出现汉族和其他民族,如屠各的军人。

而南凉周边也存在以畜牧业为主的部落,如羌族及其他鲜卑部族,如麦田、意云、折掘等。这些部族的首领大多也在南凉做官,或与南凉王室通婚,如折掘王后就来自折掘鲜卑。[83]

汉族

汉族人口在南凉社会中占的比例应该是相当大的,河西、湟水地区的汉人自汉朝以来就已经被纳入了封建制的生产轨道中,而南凉统治者所采纳的”劝课农桑“之意,就是将人民束缚在土地上进行耕种,具体情形应该与司马氏的晋国无异。[84]

汉族人在南凉存在时间内也是经常遭到掠夺的对象,被劫掠的人口数在有载的十次掠夺中高达近六万人。南凉通过掠夺人口,以扩大农民的基数,为南凉的军事行动提供基础。这些新农民不能自主迁徙,被国家机器的力量所固定在一个地方进行耕种,所以他们的身份与农奴无异。[85]

南凉社会中也存在汉人奴隶,但他们大多是贵族及豪门的家内奴隶,这点可由后凉灭亡前夕遭遇饥荒时的情形得知。[35]

不过,虽然更广大的汉族普通百姓则被固定在城市周围,从事农业生产,而秃发鲜卑人是南凉的统治阶级,即”国人“。但汉族的豪门也通过与秃发氏结合,成为了南凉统治阶级的一部分[83]。但是即使如此,秃发鲜卑也依然没有完全信任汉人,在乞伏炽磐偷袭乐都时,南凉抚军从事中郎将尉肃就曾提议让自己领汉人士兵在外城作战,鲜卑人在内城中作为第二道防线。但是太子虎台轻敌,且又怕汉人有二心,于是将城中的汉人豪族都聚集到内城中。结果乐都一天内就被攻破了。[86]

鲜卑族

鲜卑族从迁到河西直到建立政权的一百多年间虽仍然保留了自己原有的部落形式和习俗,但也不断与相互杂处的汉族相互影响。在秃发乌孤建立政权后,在各方面都继承了该地汉族的传统,而原有的部落组织开始解体,大量的汉族豪门开始进入南凉政府中任职,并以汉文化逐渐取代了鲜卑文化。如秃发傉檀就几乎精通汉文化,他的儿子明德归更是年仅13岁时就展现出与曹植相媲美的文学才华[87]。在十六国时期,各个政权都利用宗教麻痹各族人民,以缓和国内尖锐的各种矛盾。而各族人民也希望从宗教中获取精神寄托。因此,佛教也于在401年在南凉流行起来[88]。而在此之前,鲜卑族的宗教是信仰自然神原始宗教[89]。在南凉被西秦灭亡后,大部分秃发鲜卑人也就被西秦统治了。而另一部分秃发氏则投奔了北凉,在北凉被北魏攻灭后这部分人也进一步被汉化了。

疆域

南凉疆域极盛时期,大致是在406年傉檀取得姑臧之时,共拥有凉州五郡(武威、武兴、番禾、西郡、昌松)、岭南五郡(乐都、西平、浇河、湟河、广武)以及晋兴、三河共十二郡,大约包括今天甘肃兰州以西,永昌西水泉子以东,北部达到甘肃腾格里沙漠,南部至青海同仁,东南达到循化,西南达到青海湖东北。[90]

遗迹

位于青海西宁市的虎台遗址是南凉为数不多保存至今的遗迹之一。当地人称为“将台”或“点将台”,据说曾被用来阅兵和演练[91]。除此之外,曾经作为南凉都城的乐都,在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中也在乐都区西部的大古城村北部,湟水北岸一片开阔的台地上也发现了疑似的遗址。[92]

Thumb
位于西宁市城西区的虎台遗址照片




君主

君主头衔

  • 西平王 397年1月-398年12月
  • 武威王 398年12月-401年1月
  • 河西王 401年1月-402年3月
  • 凉王 402年3月-404年2月
  • 凉王 408年11月-414年6月

君主列表

更多信息 肖像, 庙号 ...
十六国南凉君主年号  编辑
肖像 庙号 谥号 名讳 在世时间 在位时间 年号及使用时间 陵寝
河西鲜卑早期首领
秃发匹孤 210年231年
秃发寿阗 231年252年
秃发树机能 252年279年
秃发务丸 279年-?
秃发推斤 ?-365年
秃发思复鞬 365年-?
后凉广武郡公秃发乌孤自立
烈祖 武威武王 秃发乌孤 ?-399年 397年398年
(西平王)
太初 397年399年
398年399年
(武威王)
河西康王 秃发利鹿孤 ?-402年 399年401年
(武威王)
建和 400年402年 西平陵
401年402年
(河西王)
凉景王 秃发傉檀 365年414年 402年404年
(凉王)
弘昌 402年404年
秃发傉檀称臣后秦,此后复称凉王
凉景王 秃发傉檀
西秦降封左南公)
365年414年 408年414年 嘉平 408年414年
秃发傉檀西秦,南凉亡
关闭

世系图

参见

延伸阅读

注释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