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地区教育概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概况。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0年2月13日) |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地区研究生佔人口比例排行 | ||||
---|---|---|---|---|
地区 | 百份比 | |||
北京市 | 9.03% | |||
上海市 | 2.74% | |||
天津市 | 1.27% | |||
吉林省 | 0.72% | |||
浙江省 | 0.68% | |||
辽宁省 | 0.67% | |||
内蒙古自治區 | 0.66% | |||
重庆市 | 0.60% | |||
陕西省 | 0.55% | |||
四川省 | 0.55% | |||
福建省 | 0.53% | |||
最高三位分别是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平均每20人有1位研究生。最低三位为海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區。抽样比:千分之0.820 |
中国是全世界较早产生体系化教育的地方,自有信史之时,便有官府设立学校教养人民的记录;但直到清代末期,中國才開始出現現代教育方式的學校。
中國各地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虽然进入二十一世纪此后高考改革、中考改革亦陆续启动,但由于升学率等利益原因,中国的教育目前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教育资源缺乏地区大多都是采用应试教育,只有少数发达地区采用素质教育[6][7]每名學生的教育支出因其所在地有所差異。2010年,北京市投資的每人教育總額達人民幣20,023元,但中國教育投资较落后的省份貴州省只有人民幣3,204元[7]。由于多年来實行依戶籍學區入學的政策,部分学校附近的房价因而暴涨[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事业由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各省级人民政府设立教育厅,下级机构设立教育局,以管理地方教育事务。2019年,中国共计有161,811所小学、51,982所初级中学、13,737所高级中学、10,299所中等职业学校、以及2663所普通高等学校和1418所高职(专科)院校[9]。截至2010年為止,15歲以上人口中有94%接受過教育訓練、而得以識字[10];相比之下,在1950年只有20%的民眾曾接受過教育[11]。
今日中國許多大學教育朝向國際化發展[12],中國著名的高等學府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等[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育模式参照蘇聯發展,在中小学教育方面普及凯洛夫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在高等教育方面则將原先的綜合性大學進行拆分。由於建国之初需要大量的工業技術人才,故當時中國創建了大量的理工科學院。50年代初,中國開展了大規模的掃盲運動,掃盲運動的高潮一直持續到50年代末。[14]其间,高考制度亦于1955年正式設立。
改革开放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较频繁的受到政治形势的影响。1958年,在“大跃进”的影响下,教育行业也出现了过度发展,在校学生人数相比前一年增加了1.9倍,而新成立学校的品质则多不可恭维,以至于需要整顿[15]。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導致全國所有學校進入停課狀態,大學入學考試被取消;知識分子不被尊重,大多數被下放進行體力勞動,有些則遭到殘酷對待,財產被沒收,被批為「臭老九」等;[16]许多正在接受教育的人被迫停止繼續教育;沒有接受教育的人喪失了機會,對中國的人口素質和教育事业造成了嚴重的破壞。1960-1970年代,毛泽东发动了上山下乡运动,组织了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到農村勞動和定居;直到1970年代末開始,大部分知青陸續回到城市。[17]邓小平认为,文革造成大多学生习惯了‘文革’时瞎捣乱的习气:无政府主义猖獗,大家不守纪律,以为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就是英雄,谁也不能拿我怎么样。[18]
1977年,文革結束,高考恢复,当时的考生的平均年齡最大、錄取率最低。[19]自九十年代後期以来,中國開始實行大學擴招政策,虽然使得更多的人得到了前往大学学习的机会,但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逐渐恶化:许多人选择报考研究生,更多的人则选择从事不对口的工作,甚至于找不到工作,造成了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20]。为了改善自己的未来的就业机会,学生和家长只能选择上最好的学校,因而投身于各类考试,争取考取国内最好的高等院校,甚至出国留学。但这实际上又促进了应试教育的盛行,因此升學的壓力並沒有減輕,學生的負擔反而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補習班的数量大量增長。
自1986年以來,中国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包含6年小學和3年初中(个别地区为5年小学和4年初中),學生年齡在6歲至15歲之間[21]。2010年,約有82.5%的學生會選擇繼續為期3年的高級中學教育[22]。由政府舉辦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高考),則是進入大多數高等教育機構的先決條件。2010年,27%的高級中學畢業生會繼續接受4年的本科教育[23]。而在此之上,亦设置有研究生教育。另外政府還設立中級和高級專科學校,提供學生職業教育內容[24]。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多次试图推进素质教育,但是受限于经济体系改革长期进展缓慢,使得政治体系和教育体系改革也无法依次进行。2013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期望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此后高考改革、中考改革亦陆续启动。但是如今改革仍未有明显的成效,现今中国的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25][6]
2010年,約有88.173%民眾在不同地方接受過中學教育後畢業[26]。而自2005年開始,中國各級政府便籌划经费以減免農村地區孩童的學雜費[27]。2006年,政府更承諾9年義務教育完全免費,並提供小學和初級中學階段的課本和學費等補助[28]。這使得政府每年教育預算從2003年不到500億美元,增加至2018年实际支出6590.7亿美元。[29][30]。2018年举行的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中,中国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地在校生作为整体于阅读、数学和科学領域上均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但除中国外几乎都是全国或整个政治实体参评)[31]。但儘管中國发达地区學生在學習成果評估上獲得極高成績,中國教育却仍面臨著地方和國際社會的多方批評,被指過度強調記憶能力,而且農村和城市間的教育品質有懸殊差距[32]。
202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实施「双减政策」[33]。根据习近平的指示,教育部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实施新的限制,并要求所有的民营教培公司转型,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34]。
由於習近平推行的雙減政策嚴重打擊中國私人教育行業,影響中國經濟發展,中國政府在2024年逐步放寬對私人輔導機構的監管,以此增加就業機會減低失業率[35][36]。
中國的學前教育一般從3歲開始,進入幼兒園。中国的学前教育一般分为小班(3-4周歲)、中班(4-5周歲)、大班(5-6周歲)三个阶段。在有的幼兒園和小學中還辦有“學前班”,為不滿6周歲的兒童進行適應學校生活的教育。在幼兒園生活包括一日三餐,遊戲為主;學前班類似學校上課,但時間短,有許多戶外活動。
2021年5月,涉及幼儿园與小學衔接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發佈。[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其实际管辖范围内,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在这一体制下,所有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家长则有让子女接受这种教育的义务(故名义务教育)。
自2017年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包括民办学校学生),一律不收学费、杂费、书本费,并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俗称“两免一补”。[38]惟各个学校可能依据实际情况,收取作业本费、校服费、军训费、伙食费、寄宿制学校住宿费等。[39]
近年来,不少人提议中国应当实施上至学前班、下至高级中等学校的十三年义务教育。[40]
对于义务教育的分段,在教育模式上可以初步分为三段:一至三年级为小学基础阶段,四至六年级为小学拓展阶段,七至九年级为初级中学阶段,不同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育程度皆不同,需要有区别的对待,实施教育;在管理模式上,绝大多数地区实施“六三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部分地区仍然实施“五四制”;另有一些地区开始推行“九年一贯制”。[41]下文以“六三制”对中国义务教育做一简述。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执行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42])。其中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均整合为“道德与法治”;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43]。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其中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等任务群。[44]
学习领域 | 科目 | 代码(初中) | 科别 | 核心素养 | 九年总课时(比例) | 教育维度 |
---|---|---|---|---|---|---|
语言与文学
|
语文 | 303 | 文科 | 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 20%~22% | 智育 |
英语 | 305 | 文科 |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 6%~8% | ||
日语 | 文科 | |||||
俄语 | 文科 | |||||
德语 | 文科 | |||||
法语 | 文科 | |||||
西班牙语 | 文科 | |||||
数学
|
数学 | 304 | 理科 | 小学: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初中:抽象能力、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能力、数据观念、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
13%~15% | |
人文与社会
|
道德与法治 | 309 | 文科 | 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 6%~8% | 德育 |
316 | 文科 | (原可选择开设历史与社会或历史、人文地理) | 3%~4% | 智育 | ||
历史 | 310 | 文科 |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 |||
地理 | 311 | 文科 |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 |||
科学
|
理科 | |||||
科学 | 317 | 理科 | 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 8%~10% | ||
物理 | 306 | 理科 | 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 |||
化学 | 307 | 理科 | 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科学态度与责任 | |||
生物学 | 308 | 理科 |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 | |||
技术
|
信息科技 | 315 | 理科 | 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 | 1%~3% | |
艺术
|
艺术 | 312(音乐)、314(美术) | 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 9%~11% | 美育 | |
体育与健康
|
体育与健康 | 313 | 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 10%~11% | 体育 | |
综合实践活动
|
劳动 | 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 | 14%~18% | 劳育 | ||
综合实践活动 | ||||||
地方课程 | ||||||
校本课程 |
科目 | 1年级 | 2年级 | 3年级 | 4年级 | 5年级 | 6年级 | 7年级 | 8年级 | 9年级 | |
---|---|---|---|---|---|---|---|---|---|---|
道德与法治 | (原品德与生活) | (原品德与生活) | (原品德与社会) | (原品德与社会) | (原品德与社会) | (原品德与社会) | (原思想品德) | (原思想品德) | (原思想品德) | |
语文 | ||||||||||
数学 | ||||||||||
外语 | 英语 | |||||||||
日语 | ||||||||||
俄语 | ||||||||||
德语(新增设) | ||||||||||
法语(新增设) | ||||||||||
西班牙语(新增设) | ||||||||||
历史 |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
地理 | ||||||||||
科学(原小学三年级起始)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学 | ||||||||||
信息科技(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 ||||||||||
体育与健康 | (原体育) | (原体育) | (原体育) | (原体育) | (原体育) | (原体育) | ||||
艺术(原可分设音乐、美术) | ||||||||||
劳动(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 ||||||||||
综合实践活动(原小学三年级起始) |
科目 | 1年级 | 2年级 | 3年级 | 4年级 | 5年级 | 6年级 | 7年级 | 8年级 | 9年级 | |
---|---|---|---|---|---|---|---|---|---|---|
道德与法治 | (原品德与生活) | (原品德与生活) | (原品德与社会) | (原品德与社会) | (原品德与社会) | (原思想品德) | (原思想品德) | (原思想品德) | (原思想品德) | |
语文 | ||||||||||
数学 | ||||||||||
外语 | 英语 | |||||||||
历史 |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
地理 | ||||||||||
科学(原小学三年级起始) | 物理 | |||||||||
化学 | ||||||||||
生物学 | ||||||||||
信息科技(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 ||||||||||
体育与健康 | (原体育) | (原体育) | (原体育) | (原体育) | (原体育) | |||||
艺术(原可分设音乐、美术) | ||||||||||
劳动(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 ||||||||||
综合实践活动(原小学三年级起始) |
在小学阶段,學生通常要學習的課程為:道德与法治、语文、數學、英語、體育與健康、科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
绝大多数小学生,刚一进入小学,便集体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佩戴红领巾,因为少年先锋队入队年龄与小学入学年龄一致(年满14周岁的学生即集体退出中国少年先锋队,但部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佩戴团徽)。2005年以前,入队与入学年龄并不一致(相差一岁),于是衍生出绿领巾。
在城市地区,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家长在子女小学即将毕业时,往往选择报名参加初级中学自行组织的择校考试。当今,择校考试制度基本被废除,[45][46]代之以“按區劃分”,即按照學生的住址來指派初中,也就是說學生家距離哪個初中近一些或者是在學生家在劃分的哪個初中的區域,就被指派升入哪個学校。但是教育资源不均衡仍然存在,这使得家长转向房地产业,希望购得临近优质资源的房产,即学区房。[47]
部分大城市,在同一区域分派有若干所初级中学,或者大量的学生未能进入少数的优质初中,这时往往采用电脑派位法,即將學生通過電腦隨機的方式指派到該小學所屬區域的初中。[48]
九年一贯制的支持者认为,九年一贯制可以避免小升初造成的人员流动,保持教学连贯性。在九年一贯制情境下,所谓“小学升入初中”,只是简单的升级而已,部分学校可能会重新排班。
在初中階段,學生按規定需要學習的課程為:道德与法治、语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历史、地理、生物学、體育與健康、信息技術、音樂、美術。在部分地區開設日語或俄語取代英語課程。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初中取消畢業考試。學生只要在三年內所有課程的期末成績在及格線(總分的60%)以上,沒有任何處分或撤銷所有處分即可畢業。學生在九年級(初三年級)將面臨初級中學升學考試,即中考。
初级中等教育阶段还曾设有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职业初级中学,但为了保持义务教育的统一性,该层次的教育已经名存实亡,截至2019年全国仅剩15所职业初中并计划用于特殊教育等用途。[49]
1980年代,中學的畢業考試和中考是一体的。也就是說如果中考分數不及格,那就將面臨無法畢業的結果,即使得到高中錄取也將被以“初中肄業”為由而無法進入高中,俗稱退檔,即退回學籍檔案。自1990年代初葉開始將畢業会考和升學考試分開。
中考成绩决定学生是就读中专,普通高中,重点高中还是踏入社会。学生可以报考省内任何一所中专。但是报考高中的情况有所不同,目前状况是考生只能报考学生学籍所属市县,具有全市或全县招生权力高中(中国的教育行政区域分省,市/县,镇/村 三级)。有些省份出现了一些超级高中(通常是省会城市的重点高中),可以招收省内任何市镇的优秀生,被称为“越界扠尖”。
省市重点中学入学名额的竞争非常激烈。因为重点高中往往集中了省内最好的教育资源, 硬件(教学设备)和软件 (师资和学生),非一般普通中学可比翼,高考升学率非常高。学生只要一脚踏进了重点高中,基本上就可以顺利入读大学。目前各地中考科目并不统一,是各地根据情况而定。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