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LVTP-5是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一系列兩棲登陸履帶裝甲車輛[註 1]。它是由博格華納公司(Borg Warner Company)設計,FMC(Food Machinery and Chemical Corporation 食品機械與化學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公司承攬量產。於1956年初服役。LVTP-5首次用於1958年黎巴嫩危機[1]。包括專業用途的衍生型在內共生產了1,124輛。
LVTP-5 | |
---|---|
类型 | 兩棲裝甲運兵車 |
原产地 | 美国 |
服役记录 | |
服役期间 | 1952- |
参与战争/衝突 | 1958年黎巴嫩危機 越戰 |
生产历史 | |
研发者 | 博格華納 |
研发日期 | 1950-1951 |
制造数量 | 1124 |
基本规格 | |
重量 | 37.4公噸 |
长度 | 9.04公尺 |
宽度 | 3.57公尺 |
高度 | 2.92公尺 |
操作人数 | 3+34 乘員 |
装甲 | 6-16公厘的鋼質裝甲 |
主武器 | M1919A4機槍(A、A1)、白朗寧M2重機槍(A1與其他款式)、M240通用機槍(LVTH-6)、M49 24倍徑105mm榴彈炮(LVTH-6)、工蜂四型(LVTP-5-RL)與2×波佛斯40公釐高射砲(LVTAA-X1) |
发动机 | 大陸(Continental) LV-1790-1V型12汽缸汽油引擎 704匹馬力 |
功率/重量 | 19 馬力/噸 |
有效负载 | 5.44噸 |
变速 | 艾利森(Allison) CD-850-4-2 |
悬挂 | Torsilastic |
燃料容量 | 456美制加侖(1723.68公升) |
作战范围 | 306 公里 (公路), 92 公里 (水中) |
速度 | 時速48.28公里, 水中時速10.62公里 |
為了取代二戰時期生產的兩棲登陸車,美軍1946年開發新一代的兩棲登陸載具;1946年鮑爾溫機車廠提出一款車體有可破浪銳角的舟體車輛,代號LVTP-X1,1949年Paccar公司提出一款舟體車輛,該型車輛配備M18驅逐戰車配備的T88砲塔,編號LVTA 105mm HMC,兩種車型運用的動力來源皆為從M26潘興坦克移植,為輸出動力500匹馬力,8汽缸設計的福特GAF引擎,水面推進由履帶驅動的設計,但兩種型號都出現動力不足的問題,且設計的穩定性不佳,最後兩間公司的方案都未能通過測評。後來食品機械與化學公司提出一款22噸重的中型兩棲運輸車,海軍陸戰隊還是不滿意,最後只能繼續翻修既有的LVT兩棲登陸車。
在1950年韓戰爆發後,兩棲登陸車輛的開發迫在眉睫,而1946年以來的研發經驗及教訓成為後續制定技術細節的重要依據;包括對酬載力、火力、防護標準的需求,都反饋到新研發的兩棲裝甲車上。在1940年代末期困擾著開發單位的動力問題,則以換用在M46巴頓坦克上研發完成的AV-1790發動機及CD-850變速箱設計解決,新型兩棲登陸車代號「LVT-5」,在1951年8月完成火力支援型原型車製造,人員運輸型在後續研製完成,美軍原先計畫運用相同車體開發裝甲救濟車、指揮車、自走防砲車、戰鬥工兵車等型號,但自走防空炮型、戰鬥工兵車型因為技術測評不過關而中止開發。LVT-5與前代的最大改良點是車體採全密閉設計,提供了運輸單位基本的防禦,車輛可在三級海象下遂行兩棲登陸任務。
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LVTP-5的時間從1952年到1970年代,不過1952年初期型號配發部隊後出現若干問題,包括動力組件中變速箱驅動軸頻繁故障,引擎排氣口容易進水,相關問題直到1956年才大致解決;因此美軍投入LVT-5作戰要到越南戰爭,在1965年登陸峴港起,LVT-5作以美軍主要兩棲裝甲車的身分參與越南戰爭,長期在南越地面作戰中登場。但與北越軍隊與越共游擊隊交戰時,其鋼構車體厚度過於脆弱,對 RPG-7火箭推進榴彈的防護力不佳,遭到嚴重損失[1]。而且LVTP-5油箱設計在乘員艙下方,缺乏抗地雷設計[2],且AV-1790引擎仍然以汽油為燃料,並未在1960年柴油化的趨勢時更換引擎,一旦中雷油箱內的汽油很容易遭誘爆,就實戰觀點這些設計仍有待改善。同時車上固定武裝只有一挺機槍,火力相對不足。但美軍會利用LVTP-5的大容量貨艙另外做現地改裝應急,像是堆放沙包增強防禦力,然後裝備無後座力砲或是迫擊砲提供更有效的火力掩護,或是像LVTH-6直接作為水上火力平台充實第一線的火力能量,但是這卻讓車體懸吊系統帶來額外負擔,加重車輛耗損。
LVTP-5是基於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登陸車履帶系列LVT- 1至LVT- 4發展演變而來,但車輛相對較大,可攜帶30到34名全副武裝的戰鬥部隊人員。有一種較小型的設計,依據M59裝甲運兵車為基礎的LVT-6,但只製造了少量。
最常見的類型LVTP-5是裝甲運兵車,其他型號包括地雷清掃車,指揮車,救援拖吊車和火力支援車。火力支援車安裝105毫米榴彈砲。也曾發展過一個防空型號的原型車,但沒有生產。
美軍中的LVTP-5在1974年後被LVT-7系列取代。
1972年美軍即將淘汰而廉價讓售,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購買美軍LVTP-5取代LVT-4及LVT-3C登陸運輸車,以LVTH-6“大砲鴨”汰換LVTA登陸砲戰車,這批兩棲車輛全部隸屬第651團,編裝為P5運輸車營x2(各4個連,每連另配有C1指揮車及R1救濟車)、H6砲車營x1(計4個連)及各營部連所屬E1工兵車掃雷排。因汽油引擎老化後補保問題與安全性之故,1992年起由奈普可公司(Napco)為海軍陸戰隊開始進行性能重建動力更新計畫,狀況較好的LVTP-5系列將原裝之大陸(Teledyne Continental)LV-1790汽油引擎更換為底特律柴油(Detroit Diesel)12V-71T雙渦輪增壓2行程柴油引擎,搭配變速箱是工研院機械所合作只有高低速與倒車檔,但保留原有艾利森(Allison Transmission)CD-850型液壓變速箱。底盤部原裝有12只橡膠油箱在拆除引擎室底部4個油箱後亦減為8個,但因改為柴油引擎後較原使用汽油引擎續航力增加,故減少油箱數目仍無損其性能提昇[3]。
2001年4月,布希政府批准出售54輛AAV-7A1兩棲突擊載具給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以「飛馬計劃」採購54輛,接收這批兩棲運輸車輛以汰換運輸車型LVTP-5。2018年執行「飛馬二號」專案,增購36輛AAV-7兩棲突擊車,將於交車後「LVTP-5A1兩棲登陸戰車」將全數除役。至於擔負火力支援任務的「LVTH-6兩棲登陸砲車」及掃雷任務「LVTE-1兩棲登陸工兵車」因為尚未尋找到合適的汰換模式以延壽繼續服役。[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