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
人的脑神经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神经,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迷走神经(英語:Vagus nerve)是腦神經,亦稱第十對腦神經(tenth cranial nerve), 编号X。
迷走神经属混合性神经,是人的脑神經中最长和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組神經,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迷走神经出延髓,从颅底穿出后,沿着食道两旁,纵贯颈部和胸腔,經位於橫膈上T10高度的食道裂孔入腹部;支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绝大部分和心脏等器官的感觉、运动和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會引起循环、呼吸、消化等功能失调。
結構
迷走神經發自於延腦的椎體束和下小腦腳之間(稱為疑核的構造),之後會鑽入頸靜脈孔,進到頸動脈鞘之中,沿內頸動脈和內頸靜脈的中間下行至頸、胸、腹部,支配內臟神經。迷走神經中有80-90%是由傳入神經纖維構成,可將感覺信息傳入中樞神經纖維中[1]。
在頸動脈鞘中,迷走神經會先在內頸動脈和外頸動脈之間下行,到兩動脈會合處後,再走到總頸動脈後外側。迷走神經的一般內臟傳入神經(GVA)細胞體會聚集於兩側的迷走神經下神經節。
右側迷走神經會分支出一條上行支,稱為右喉返神經。右喉返神經會繞過右鎖骨下動脈,並上行至氣管和食道。右迷走神經則繼續下行,經過右鎖骨下動脈前方並沿上腔靜脈下行。之後再經右主支氣管後方,並分支加入心、肺,和食道等器官的神經叢。而右迷走神經再經過食道下段後,會形成後迷走神經幹,後進入橫膈的食道裂孔
左迷走神經也同樣經由左總頸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之間,並附於主動脈弓上。左迷走神經也會分出喉返神經,但與右側不同的是,左喉返神經會繞過主動脈弓,經動脈韌帶左方上行至氣管和食道。而左迷走神經也會分支加入心、肺、食道等器官的神經叢,並形成食道前方的前迷走神經幹,進入食道裂孔進入橫膈下方,進入腹腔支配肝、腎、腸、胃等器官。
迷走神经和頸動脈鞘內的總頸動脈及內頸靜脈平行。
迷走神經之軸突,皆起源或連結至以下四個神經核:
- 迷走背側神經核 (dorsal nucleus of vagus nerve):輸出內臟的副交感神經,尤其支配消化道。
- 疑核 (Nucleus ambiguus):輸出舌咽神經 (CN IX)與迷走神經的腮弓運動神經 (舌咽神經支配第三腮弓,迷走神經支配第四腮弓),以及輸出心臟的節前副交感神經元。
- 孤束核 (Solitary nucleus):接收味覺訊息、內臟器官的一級輸入。
- 三叉神經脊核 (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接收來自外耳、顱後窩硬腦膜、喉嚨黏膜的輸入,包含壓覺、粗觸覺、痛覺、溫度等。
其他圖像
參見
本條目使用了部分解剖術語。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